當前我國經濟工作“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宏觀層面適度超前投資、微觀層面持續激發產業活力。環境基礎設施是我國
綠色發展的突出短板。環保產業是典型的“政策驅動+投資拉動”型產業。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函〔2022〕7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的出臺,明確了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與措施,將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有力保障,同時也將進一步釋放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市場,為我國環保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新需求釋放環保產業新空間。據統計,“十三五”期間全社會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累計近4.8萬億元,帶動環保產業持續增長,營收年均增速14.1%,高于同期規上服務業4.5個百分點,2020年規模達1.95萬億元。《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健全污水收集處理及資源化利用設施、逐步提升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能力、持續推進固廢處理設施建設、強化提升危廢醫廢處置能力等,并健全
價格收費制度,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支持,環保產業市場需求將進一步釋放。預計到2025年我國水污染防治、固廢處理處置與資源化、環境監測產業營業收入有望突破2.58萬億元。
新舉措提高環保產業新效益。《指導意見》提出推動環境基礎設施體系統籌規劃、協同高效銜接,建設“多位一體”的綜合處置基地,采取跨領域多污染物協同處置。系統、綜合、協同的新要求新舉措,有利于提升環保產業統籌規劃、系統實施和精細化運維的能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指導意見》提出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數字化、綠色化,有利于推動環保產業與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技術融合發展,實現環境基礎設施精細化智慧化運營和監管。
新模式形成環保產業新業態。歷次環境治理模式的突破創新,均有效釋放市場空間,帶動環保產業新一輪增長。2004年推行特許經營模式,加快了污水處理市場化改革,培育了一批市場主體,產業年產值達7000多億。《指導意見》提出以工業集聚區為重點,深入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鼓勵大型、專業化環保集團對區域探索開展城鎮環境綜合治理
托管服務;繼續開展將生態環境治理與關聯產業開發“肥瘦搭配”一體化實施的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
試點。新模式探索有利于提升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市場化、規模化、專業化水平,培育環保產業新業態。(作者: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產業研究室主任 趙云皓)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