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國家農業農村碳達峰
碳中和科技創新聯盟在京正式成立。該聯盟由中國農科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牽頭,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農業科研機構及涉農高校、技術推廣單位和科技創新企業等94家單位組成。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秘書長、中國農科院副院長馮忠武,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孫法軍等出席聯盟成立大會。
該聯盟是“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框架下的專業聯盟,旨在通過加強農業農村碳達峰碳中和項目合作、產業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為目的,立足農業農村
碳排放核算
方法學、低碳農業標準和技術裝備、農產品碳標識研發認證及農業
碳交易項目開發等重大需求,集聚優勢研發力量和行業資源,構建政府支持、任務牽引、資源共享、市場主導的新型產學研創新機制,促進原始創新、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創新,推動減排、固碳及可再生能源替代技術推廣落地,實現創新驅動現代農業發展和
綠色低碳轉型的戰略目標。
大會審議并通過了聯盟章程,投票選舉出中國農科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為聯盟理事長單位,10家副理事長單位以及23家常務理事單位,選舉中國農科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趙立欣擔任聯盟理事長。
馮忠武指出,農業農村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領域,推進農業農村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是加快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聯盟的成立是為了更有力地加強農業農村碳達峰碳中和領域的協同創新。
圍繞聯盟發展,馮忠武提出三點建議:聚焦“三個目標”,即瞄準一個產業問題、凝練一個科學命題、打造一個創新團隊,圍繞雙碳領域重大技術難題開展聯合攻關,組成整體作戰、協同攻關的“集團軍”,形成聯盟創新合力。
搭建“三大
平臺”,即多學科協同
平臺、科企合作平臺、產業上中下游銜接的平臺,引導農業農村雙碳領域不同學科交叉融合、集成創新,引導優勢科技資源向企業集聚,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改變單一化、碎片化的科技創新和供給方式,有效解決科技創新和企業需求脫節、碳氮減排創新中基礎應用研究和集成示范相割裂等問題。
發揮“三個優勢”,即聯盟的制度優勢、集聚優勢、協同優勢,促進聯盟成果的有效應用。
趙立欣介紹了該聯盟成立背景、職責任務以及下一步工作設想。她說,該聯盟的職責定位是建立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各方優勢,搭建政—產—學—研—用—金“六位一體”平臺。該聯盟的具體任務包括承接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的工作任務、重大問題政策咨詢、承接競爭性科技研發項目、開發農業農村領域減排固碳交易方法學、研發農產品碳標識和技術示范應用。下一步,聯盟將圍繞“五個一”開展工作,即成立一個實體公司,建立一個基金,構建一套標準,實施一批示范工程,形成一套機制。
孫法軍指出,成立“雙碳”聯盟恰逢其時、機遇難得,必將為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做出應有的貢獻,圍繞如何建設好、運行好“雙碳”聯盟,他提出四點建議:樹立一個共識,農業是減排固碳的重要貢獻者;形成一個系統,把科研單位、推廣部門、企業主體擰成一股繩,系統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聚焦一條主線,積極推進農產品碳認證,制定標準規范、建立核算方法、集成技術模式、開展
試點示范;構建一套機制,強化分工合作、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準入退出,實現聯盟工作長效化運行。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