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經有52個國家地區設定了詳細的零
碳排放的目標,占全球GDP的三分之二,通過立法或政策的形式進行推行。無碳可再生能源將成為未來發展的主導能源。”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財務官吳森在2021年“三亞•財經國際
論壇”上表示。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財務官吳森
2021年5月,IEA又發布了2050零排放全球能源行業路線圖,報告指出全球碳排放主要來自一次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的消耗。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已經有52個國家地區設定了詳細的零碳排放的目標,占全球GDP的三分之二,通過立法政策的形式進行推行,中國
碳中和目標2060年,歐盟
碳中和目標2050,美國也重返了巴黎協定,預示著全球基本達成了
綠色發展的共同共識。”吳森稱。
吳森指出,在所有可再生能源中,光伏相比其他能源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
“所有的可再生能源當中,太陽能憑借其無處不在的用戶場景,大到荒漠戈壁灘上超大型的光伏電站,小到家家戶戶屋頂上的分布式電站,遠到邊遠山區的小型電站,近到城市樓宇BIPV,還有風光互補,漁光互補,牧光互補等等綜合的創新應用,加上光伏設備過去十幾年的快速降本,很多區域度電成本已經低于火電。”吳森稱,“今年4月沙特光伏電站上網電價達到了1.04美分千瓦時,我國的甘孜地區的光伏電站上網電價達到了0.1476人民幣千瓦時”。
而在走向無碳
新能源體系的過程當中,光伏也需要克服它天然存在的不足。
“光伏白天發電,風電也是靠天運營。風能和太陽能資源一般在空曠的西部或海上,離用能中心比較遠,能源生產和使用的時空不對稱性,所以需要通過大力發展儲能解決問題。”吳森表示,“未來這里會催生出很多高科技、高投資、高成長性的企業,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海內外的機構,在多重配合之下,共同建立起無碳、穩定、智慧的新能源體系。”
談及無碳穩定智慧能源體系時,吳森認為,目前該體系的構建仍存在諸多困難,需要多方勢力共同發力。
“在替代傳統能源逐步走向無碳新能源體系過程當中,面臨著諸多需要一起克服的困難。比如疫情引起的大宗物料上漲,全球航運帶來的效率問題,高投入背后的技術快速迭代的投資經營風險,以及嚴峻的國際貿易保護問題。這些都會或多或少阻礙新能源企業的快速發展,需要企業家和政府領袖一起努力推進和解決。”吳森稱。
以下為部分發言實錄:
吳森:
很榮幸能被邀出席今天的論壇,來一起探討如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目標,一起分享尤其以光伏為代表的
清潔能源未來的發展之路。
自去年9月,碳達峰、碳中和這個國家戰略由習主席在聯大上宣布以來,又先后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氣候雄心峰會等重要
會議上,進一步提出中國倡議、細化中國舉措。這一系列的重大承諾體現了中方主動承擔重要責任的決心,也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對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宏大愿景。
根據IEA數據統計,已經有52個國家地區設定了詳細的零排放目標,占全球GDP的三分之二,通過立法和政策制定的形式進行推進,比如歐盟把碳中和時間設定在2050年, 同時美國也重返《巴黎協定》。預示著全球已經基本達成綠色發展的共識。
2021年5月IEA發布《2050年凈零排放:全球能源行業路線圖》,報告指出,全球碳排放主要來自于一次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的消耗,如果到2050年全球實現零碳排放,即達到碳中和,只要能源無碳化,用能無碳化,就能基本實現目標,所以無碳的可再生能源將成為主導能源。
在所有可再生能源中,太陽能憑借其無處不在的運用場景,大到荒漠戈壁上的超大型光伏電站,小到家家戶戶屋頂上的分布式電站,遠到邊遠山區和大洋離島,近到城市樓宇的BIPV,還有農光互補,漁光互補,風光互補等創新運用;加上光伏設備過去十幾年的快速降本,很多區域的度電成本已經低于火電,比如今年4月沙特光伏電站上網電價1.04美分/Kwh,我國的甘孜地區的光伏電站上網電價0.1476RMB/kwh(2.3美分/kwh),相比風電,水電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有著較為明顯的成本優勢。
但是光伏和風電等都有著天然的缺點,就是時空不對稱的問題,光伏僅白天發電,風電也靠天運營(能源產生時間不對稱),風能和光照資源一般都在空曠的區域,比如中國的西部,海上,離開用能負荷中心相對較遠(能源分布空間不對稱),所以需要通過儲能來解決時間問題;特高壓,智能電網以及轉化為氫能來解決空間輸送問題。最終讓可再生能源轉換為可調節可調度的電力能源,加上用能端的大量電氣化,必然能實現大比例的無碳新能源的運用。這也是習主席在年初主持中央財經委員會議中提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后,我們給出的解決方案。IEA在能源行業的發展路線圖中也指出,到2030年,全球光伏年新增裝機達到630GW(今年預計裝機量150-160GW),到2050年,全球幾乎90%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太陽能和風能總計占近70%。如此高比例的新能源應用,必然是對整個源網荷儲各環節的技術提出了全新的挑戰,也是信息技術和能源互聯網深度融合的一個過程。這里將催生出很多高科技,高投資,高成長的企業,也將吸引海量資本的關注。以天合光能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企業正依托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以及聯合海內外合作機構在晶硅,電池組件技術,電化學儲能,氫能制備儲存運輸技術、分布式技術,智能跟蹤支架,能源互聯網技術等等多種領域進行持續的研發投入,在多重配合下,共同建立起無碳、穩定、智慧的能源新體系。
在替代傳統能源,逐步走向無碳新能源體系的過程中,也同樣面臨著諸多需要一起克服的困難,比如疫情引起的大宗物料上漲,全球航運帶來的效率問題,高投入背后技術快速迭代的投資經營風險,以及嚴峻的國際貿易保護問題(剛剛李主任詳細說明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會或多或少阻礙新能源企業的快速發展,需要企業家和政府領袖一起努力來推動和解決,助力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國家戰略目標,推動構建全球命運共同體。
我先分享這些,非常感謝大家,也預祝會議圓滿結束。
由《財經》智庫、財經網、《財經》雜志主辦的“三亞•財經國際論壇”12月18日舉行,論壇主題“探尋民生福祉的實現路徑”。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