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青年企業家峰會于12月4日舉行。本屆峰會主題為“大變局中的創新突破”。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com
2021年12月4日下午,金融專業人士、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朱云來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青年企業家峰會,并就“雙碳目標下的企業轉型與創新”發表講話。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朱云來分析了中國經濟增長、要素生產率、技術發展的長期趨勢,結合全球碳濃度系統性增加的背景,提出中國高碳行業的轉型路徑。他認為,達成減碳目標是有可能的,也是可以做得到的。 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他表示,以電力行業為例,如果每年新增1億千瓦左右的新能源裝機量,讓當前22億千瓦裝機量的煤電資產自然折舊退出,那么在20年左右完成系統的轉型。其他高碳行業也可以在20至30年完成轉型。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以下為發言全文。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金融專業人士、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朱云來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很高興受邀參加首次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青年企業家峰會。這節討論的是“雙碳目標下的企業轉型與創新”。借這個機會,我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基本想法。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首先從歷史的大變局的角度來看,通過下面這張圖簡短回顧一下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過程。圖中藍色線是名義產值發展的增長曲線,黃色曲線代表真實的GDP的增長率,看得出來,40年來,尤其是前面一半經濟發展速度很高,發展也很快。我們從剛開始不到1萬億到現在100萬億的總產值,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也可以看到,經濟增長率在2008年以后逐漸下降。經過四十年的高速發展,很多需求已經基本滿足,經濟增速有所下降也是很正常的。其他一些發達國家,在歷史上也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能耗和碳排放有了系統性的增長。尤其是從2002年以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都有比較大的增加。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談到未來的增長挑戰,除了經濟增長和環境平衡的問題,還有經濟效率問題。圖中可見,隨著經濟發展的波動,資產收益也在2008年以后有了比較系統性的下滑,這是目前經濟的一個挑戰,也是我們要談轉型、談提高效益的原因。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下面這張圖主要是分析一下經濟增長背后的要素貢獻。經濟有三大基本要素支撐增長:一是勞動力(簡稱L,下圖紅柱);二是資本(K,黃柱);三是全要素生產率(T,綠柱)。全要素生產率是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開發利用的效率,體現科技創新、制度改革等綜合影響,從圖中可以看到,早期綠色柱子貢獻比較大,到了后期相對變小了。更早期還有很多勞動力增長的因素,這也是大家都經歷過的。到了后期資本投入占比越來越重,特別是2008年以后占了55%至70%。未來我們需要考慮如何提升生產率,而不僅僅是提高資本和勞動投入強度。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我們試算了1954-2020年中國的經濟增長要素貢獻分解,并把計算結果與央行工作論文等其他測算結果作了比較,總體趨勢、不同要素貢獻的相對比例等還是非常吻合的。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下面的圖是將部分國家全要素生產率作個比較。中國九十年代后全要素生產率有了系統性的提升,但總體看,相對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這也說明我們還有創新進步的空間、需要提高效率。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網-tan pai fang . com
內-容-來-自;中_國_碳_0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下面這張圖中的左邊部分是對全球獨角獸企業的投資賽道的分析,可以看一看現在比較活躍的投資在偏重哪些領域。目前看還是金融科技、互聯網、電商直銷等占比最大。右圖是根據一些科究機構做的對未來有希望拉動經濟增長的技術總結,包括低碳能源、新型材料、高科技醫療診療、工業自動化等等。我們講創新需要有具體內容,現在概念創造層出不窮,可能多了一點,但是更為系統的全局性研究還有所缺憾。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 o m
簡單再來介紹一下雙碳的科學基礎。大家看下面這張全球碳排的圖,有兩個最著名的觀測,一個是全球大氣平均二氧化碳濃度水平的觀測(藍線),是以夏威夷的海島Mauna loa觀測作為基礎,時間跨度是從1850-2020年的記錄。另外一個是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的資料(紅線),從1850年開始,德國的波茨坦研究中心就有一個碳排放統計。根據這兩張圖以及英國哈德萊中心長期的地球溫度的變化監測,可以看到全世界170年之內碳的濃度水平增加了129ppm,溫度長了約1.34度。這個原理是什么?大氣就像一個澡盆,二氧化碳的排放就像水龍頭不斷地往大氣里注水,水面就會越來越高,同時,下水沒有完全關緊,所產生泄漏部分即為二氧化碳的碳匯。每年大氣碳排放的濃度是圖上的這條紅線。碳濃度的增加是藍線。反算出來自然界全球的碳匯相當于圖上的綠線。而且我們發現隨著二氧化碳的增加,碳匯會有所增加,這個原理是二氧化碳增加以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更強,因此能夠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但是它不能吸收全部的碳排放(紅線),剩下的就是藍線即大氣碳濃度的凈增加,也就是被也在增加的光合作用吸收后剩下的二氧化碳還這么多。這是碳濃度系統性增加的背景。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n g.com
下圖我們可以看到溫度和碳濃度增加的關系。2021年物理學諾貝爾獎首次頒給了兩個氣候物理學家,他們也是用模型說明了碳濃度變化影響溫度的范圍和機理。根據物理模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了1倍,溫度估計要增加3度,這170年已經增加了差不多45%左右,溫度也差不多增加了3度的45%,也就是1.34度。這是雙碳目標的背景。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 an g.com
在此背景下,高碳行業有必要進行系統的調整。這是歷史上中國高碳行業的耗能。初步計算了一下,從1994年到2019年,電力、化工、冶金、建材這四大行業基本上一直占到每年全部能耗的43%左右。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從盈利上來看,四大行業在2008年以后似乎盈利的水平有所提升,實際上如果考慮到這些高碳行業的資產全生命周期盈利計算回報率的話,整體還是呈現下降趨勢。考慮到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要保護地球就必須要減碳。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如何管理、調整現有的高碳行業?如何可以讓碳排降下去?請大家看下面這張示意圖。
我以電力為例,根據現在的各種研究和測算表明,我們非常有可能用光伏來代替煤電,那么如何轉型?怎樣管理這樣的轉型過程?左圖是歷史上形成的電力資產,其中年度凈新增裝機容量(綠線),2020年達到1.9億千瓦(當年總裝-上年總裝),對應的電力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紫線)達到2.6萬億,計算下來平均每瓦總造價(固投/新裝, 粉線)約14元。現在累積形成的總裝機量(藍線)已達到22億千瓦,如果有序折舊退出,也就是說不再新增加煤電的投資,而現有煤電資產等用到壽命完結自然退出。按照這個假設,大家看右圖, 2020年開始,既有的煤電裝機能力逐漸退役(藍色虛線),由新的清潔發電能力(例如使用光伏)替代,即右圖中橙色虛線代表的新能源發電裝機量不斷上升,這樣就完成了一個系統性的交替過程。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圖中我們以20年作為煤電設備折舊年限的,那么20年后會完成自然轉型。即使電力資產平均壽命長一點,大概30年左右,從2021-2060年是40年,也是還有足夠時間完成。如果當前22億千瓦的總裝機量按20年折舊,一年差不多需要新增1億千瓦清潔能源裝機量,如果每千瓦是5000-10000元的話,相當于5000億到1萬億元的電力設施投資,規模也尚可控。未來20年老資產的自然折舊退出、清潔能源按需替代投產,是可能自然完成系統的更新替換。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如果把高碳耗能的電力、化工、冶金和建材四大行業,都按照現有資產的剩余壽命逐步自然地折舊、退役,有需求就用新的低碳生產的發電能力投資建設來替代,沒有需求的就讓它自然消退,大概也能在二、三十年完成系統的轉型。我們作了一個簡單的估算,這樣做能夠從49億噸的總耗(橙線)變成了只有20多億噸的總耗,這將大大減少排放,完成減碳目標是非常有可能的,是可以做得到的,關鍵是過程中需要比較系統、有序的管理,并制定好科學、有效、可持續的路徑和目標。 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時間有限,今天就先分享這么多,謝謝。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0排0放^交-易=網 ta n pa i fa ng . co 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