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0”雙碳目標已經對企業發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企業減排需求到底是什么?9月3日,施耐德電氣在服貿會發布
碳中和服務解決方案。這份方案指出,技術能力是企業實現
碳中和目標的首要內部因素,其次是研發和人才。
施耐德電氣商業價值研究院對化工、建材、金融、消費、物流、電子制造等21個行業的110多家領軍企業開展調研。結果顯示,超過半數企業表示要在未來五年內成為行業減碳先鋒,近9成企業希望達到碳治理的行業平均水平,這一信號體現出企業總體對減碳充滿信心。
此外,在內外部挑戰方面,9成企業認為政策和監管是外部的首要關注因素;8成以上認為技術能力是內部的首要關鍵因素,其中數字化技術最為關鍵;同時,有9成企業表示愿意把數字化應用于碳治理。
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戰略與發展部中國區負責人、施耐德電氣商業價值研究院院長熊宜表示,施耐德電氣此次推出的碳中和服務解決方案,輸出系統性方法論指導的背后,是施耐德電氣長期服務用戶的豐富經驗積累,提供從頂層規劃到落地執行的整套解決方案,涵蓋電力資產、電能質量、數字能效、微網服務等能源管理領域。
熊宜認為,在
碳減排過程中,企業存在頂層規劃能力弱、缺乏有效技術手段、績效成果難披露這三大痛點,企業穩步推進碳中和需要設計頂層設計,分四步走:
第一,立足企業愿景及行業趨勢,構建可持續發展整體戰略規劃;
第二,設立減排目標,明確減排路徑,確定各項行動的優先級;
第三,推動計劃執行,不斷優化能源采購、效率提升、環境抵消、協同供應鏈等維度的表現;
第四,借助數字化技術持續追蹤減排效果,并進行績效披露。
施耐德電氣副總裁、服務業務中國區負責人陳蔚蔚表示,領先技術的落地還離不開產業人才發揮作用,當前碳中和相關領域正在面臨著巨大的人才缺口,人才需求倍增。
本次服貿會上,施耐德電氣在法國使館高等教育署的支持下,展出了與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法國國際教育研究中心三方共同打造的“中法能效管理應用人才培養和研究中心”及其最新成果。該中心作為中法職教合作的標桿,將為
北京建設數字之都和
綠色低碳城市輸送更多人才。
對于數字化服務與碳中和的結合點,陳蔚蔚認為,數字化發展和碳中和的趨勢是不可逆的,如果要做到碳中和,首先就是要知道目前消耗了多少碳,要做到現場的一線設備的互聯互通,才能實時地知道
碳排放的情況,然后再將這些信息收集上來,進行分批處理,從而得出下一步的舉措,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同時,
新能源的布局也應該加快引入數字化。
熊宜認為,數字化技術和低碳不是分開的,實際上是一件事情的兩面,利用數字化提升供應鏈效率的同時,也通過這種低碳手段來降低了供應鏈成本。
“而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也不是一定都做很大的投入,不是都要搞大的技術改造、設備改造,兩者是可以結合在一起來推進的,施耐德的解決方案就是小步快跑,改一個環節、兩個環節,看到了效果再去改更多的,改一個倉庫、改一條物流的線路,把實效真正一步一步地落下去。”熊宜說。
實現碳中和也意味著能源結構將發生巨大變化。熊宜表示,碳中和目標之下的能源機構調整,傳統能源結構改變是大勢所趨,增量方面主要是增加新能源的占比,存量方面則是要在碳中和之外考慮能源安全問題,目前對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還是比較大,要根據實際情況落地和推進。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