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
碳中和絕不是齊步走,相對條件好的、基礎好的行業或地區必須要先行一步,而且要把這當作機遇,不是負擔。”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近日組織的碳達峰專項暨“碳達峰政策與行動研究”座談會(以下簡稱碳達峰專項座談會)上,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學部委員潘家華的發言引起了在座
專家們的共鳴。
今年上半年,得益于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快速向好,加之其他主要國家受疫情疊加影響,我國高耗能產品材料快速增長,尤其造成了能源消費、
碳排放同比快速增長。與此同時,一些地方、行業在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運動式”減碳,目標設定過高、脫離實際,或口號喊得響、行動跟不上,違規上馬“兩高”項目。
聚焦碳達峰碳中和兩大目標,應如何保持強化戰略定力?各地、各行業又該如何科學研判形勢、制定目標、把握節奏?碳達峰專項座談會上,專家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明確方向,保持戰略定力,沒必要放大焦慮
“當前,或多或少存在雙重焦慮的狀態:一方面是對化石能源何去何從的焦慮,巨量的投資是否會面臨叫停?另一方面,焦慮來自如果碳排放居高不下,目標實現不了怎么辦?”在潘家華看來,波動性、反復性很正常,只要明確方向、保持戰略定力,沒必要放大焦慮。
潘家華表示,我國要用全球最短時間實現最大的降幅,這意味著我們的工作不可能有條不紊、慢條斯理地來安排,而是要有差別,不搞一刀切。當務之急要解決對碳達峰碳中和的認識問題,談碳達峰碳中和色變這樣的觀念急需轉變。對于第一個吃螃蟹,人們往往存在惰性、慣性、恐懼心理,怕“槍打出頭鳥”,因此先行示范很重要,通過樹立標桿的方式,把賬單算清楚,拿出可操作、看得見的方案,消除大家的顧慮。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原所長周大地亦表示,應該明確出臺更多的激勵政策,鼓勵更多的地區和行業示范引領,帶頭實現
綠色低碳,加快轉型率先達峰。
“從技術、理論和實踐上,都不能采取全國一個時間達峰的要求。誰提前達峰誰是英雄,而不是大家都耗著,能提前達峰也不提前。”周大地直言。
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介紹,在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中,對優化開發區域,對部分重化工業率先達峰有清晰的時間表,也明確要求其他區域要提出達峰的路線圖。在“十三五”的各地區規劃綱要、各地區印發的控溫方案以及應對氣候變化、
節能減排相關規劃里面,全國有9個省市在政府的文件里提出了碳達峰的具體時間表。
做好頂層設計,聚焦關鍵環節、關鍵領域
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認為,碳達峰碳中和涉及面廣,目前,對其本身的科學性、規律性還沒有形成清醒的認識。因此,需要提出系統的解決方案和戰略引領,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這是對碳達峰碳中和長期的認識。
王毅坦言,在各利益相關方博弈的過程中,加強頂層設計研究的迫切性更強,但制定的難度可想而知。目前,離全國一盤棋的目標還差得比較遠。
“要錨定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必須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進一步強化政策體系和專項行動的頂層設計和導向作用。”徐華清表示。
潘家華建議,全國要一盤棋,除了有1+N的政策體系,更要聚焦關鍵環節、關鍵領域,特別是化石能源的
碳減排。
“其他的不是不可以做,但其他的是屬于輔助性的,一定要聚焦在化石能源,而且化石能源必須要有明確的時間表,明確時間表還要有輕重緩急。對于燃油,現在很多國家明確了燃油汽車退出市場的時間表,這個導向性比較強,可能就沒有人去投資燃油汽車、燃油發動機的研發,有了明確的時間表以后,大聲說出來,對于市場的預期就比較明確。”潘家華表示。
他同時建議,對目前尚還處于研發和試驗階段的技術不宜過度宣傳,避免對社會投資造成一定指向性的誤導。潘家華表示,以
CCS、氫能為例,在技術不是特別成熟的情況下,應以研發和試驗、示范為主,絕對不要大干快上。
王毅也表示,在聚焦關鍵點上,結構引領型的目標應該提出來,包括能源、交通運輸以及建筑領域等結構性指標。“結構性指標的引領作用甚至比提出峰值的時點更加重要。具體量不一定要很清楚,但是結構目標提出來,比如燃油車的替代問題等,提出大致時間表。”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