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如何通過資本落地?
在背后推動碳中和的“市場之手”,左手是上文提及的“碳交易”,右手就是影響力投資。
與以前更側重公司財務層面的分析相比,影響力投資更專注于企業的社會責任,它是一種投資機構評估公司的方法。
20世紀70年代初,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寫下了一個著名觀點:企業的社會責任就是追求利潤。但有人一直持反對態度,例如影響力投資之父羅納德·科恩認為,資本應該為迫切的社會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哈佛商學院曾做了一項研究,發布了1800家公司所造成的環境破壞。這些公司中,有252家公司每年造成的環境破壞超過了盈利。在一個擁有影響力加權賬戶的世界里,這些公司將成為虧損公司。另外,其中543家企業造成的環境破壞相當于其利潤的25%或更多,這1800家公司每年給環境造成3萬億美元的損失。
影響力投資要求投資者能夠從利潤和環境影響兩個維度來看待業績,來做出投資決策。這與ESG投資很類似,ESG即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也是把企業社會責任納入評估分析體系中。但這些評估方法面臨的問題都是,如何把社會責任量化?
如今,比較各公司的碳排放情況是良好的入手點,現在大約有56家公司采用某種形式的影響力評估,例如法國達能集團,于去年開始公布經碳排放調整后的每股收益。
一方面通過“碳交易”直接令企業可以通過節能減排獲得收益,另一方面通過影響力投資或是ESG投資令資本傾向于投資環境友好的公司,這都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在全球實現“碳中和”的過程中,風險投資機構也大有可為,數字化和智能技術的大范圍應用,都將為碳中和提供強勁驅動力,實現節能減排與數字經濟的雙重發展。
經緯通過前瞻性的研究與投資,持續加大對電動車及其生態鏈、替代蛋白、數字經濟、工業互聯網、智能技術等領域的投資布局,這些領域公司的迅猛發展,都將提升社會的能源效率,促進節能減排。
例如在電動車領域,我們投資了理想與小鵬,電動車對燃油車的逐漸替代,將極大促進碳中和的進程;在替代蛋白領域,在畜牧業中,牛放的屁也是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來源,人造肉企業的快速發展,也將極大帶動節能減排,我們在這一前沿領域已經布局了星期零、周子未來、新素食等多家初創公司。
2021年是“碳中和”元年,隨著“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中國經濟的能源轉型和結構性升級將進入快車道。在實現“碳中和”的過程中,也勢必伴隨著電動車滲透率提升;工業互聯網滲透率提升;云計算、AI、智慧城市等智能技術的高速發展等等,這些領域都會為節能減排貢獻巨大的力量,這也意味著風險投資機構的大機會。
“行遠自邇,登高自卑”,碳中和愿景必然來自持續的科技創新。每一次有意義的投資,都是這個大變革時代的一份推進力。
References:
NYT:碳交易和中國的減排經濟學
巴倫周刊:對話影響力投資之父:公司估值的體系變了
遠川研究所:“碳中和”背后的中國能源大三角
中信建投:《多元金融行業:如何理解ESG投資的長期邏輯》
華泰證券:《“碳中和”下行業投資機會全景圖》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