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生產生活避免不了二氧化
碳排放,但日益增大的二氧化
碳排放導致全球溫室效應和氣候災難頻發。為了全人類可持續生存發展,《巴黎協定》早就劃下兩道“限定線”,到本世紀末,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上升的幅度控制在“低于2℃,最好不超過1.5℃”。目前,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增幅已經超過1℃,中國升溫幅度高于全球平均升溫水平。如果繼續以目前的速率升溫,全球溫升幅度可能會在2030年至2052年達到1.5℃。
從去年9月的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到同年12月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我國多次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于2060年前實現
碳中和。而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
會議,更將做好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列入今年要抓好的八大重點任務之一。
作為傳統的碳排放大戶,我國建材工業應如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近日,本報記者就此話題專門采訪了國際經濟領域的權威
專家、武漢理工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魏龍教授。
記者:碳達峰、碳中和是人類改善自身生存發展環境的必然舉措。我國結合自身國情,提出了“在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您認為,這一目標的提出將對我國建材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會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
魏龍:建材工業屬于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性原材料產業,同時也是生態環境治理和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就建材制造業而言,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所有制造業碳排放總量中占比達15%。而建材與建筑能耗,占能源消耗總量的40%左右。因此,建材行業的
碳減排任務十分艱巨。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既是對國際社會的鄭重承諾,也是面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具體行動。這無疑將對我國制造業、尤其碳排放量較大的制造業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建材工業是傳統“三高”行業、碳排放大戶,自然將成為關注和治理的重點。持續減排行動必將影響建材行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模式。
從發展方向來說,今后30年內,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全面開啟并將完全實現國家現代化。其中,將以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愿景為牽引,提前謀劃碳減排工作,倒逼建材工業加快清潔化生產改造,提高資源綜合利用和行業
節能減排水平。建材全行業持續實施“去產能”后的發展方向,將更加堅定地轉向結構優化、增速穩定、提質增效的高質量發展階段。
從發展模式來看,減排目標能否順利實現,既與建材工業
綠色化、智能化發展息息相關,同時也與其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市場空間拓展密切相關。在碳排放約束和信息化、網絡化條件下,建材產業陸續展現了一些全新的業態,如裝配式建材部品部件生產、智能化裝配式建筑建造、建材建工全鏈式綜合服務、生態房屋全域集成等等。而新興建材產品也更加日新月異,第四代節能墻材、智能玻璃、深空深海深地高性能陶瓷、透明混凝土、導電混凝土等
綠色功能性產品應運而生。隨著人們對生態、環保、健康等要求的不斷提高,技術、工藝將持續改進和提升,功能化、綠色化的新興建材產業鏈將會不斷延伸。與此同時,傳統建材產業的運營模式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也將加快碳達峰、碳中和的步伐。從消費端看,低碳消費也將加快推動建材工業向綠色、節能、環保轉型。
我國建材工業發展的地區差異較大,經濟發展水平高和綠色發展基礎好的地區將率先實現碳達峰,也勢必獲得先發優勢,來自政策和市場的紅利必然更多。因此,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的地區,要加大加快建材工業綠色轉型的步伐,盡量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
記者:在全球范圍,目前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處于怎樣的水平,存在哪些薄弱環節?就建材行業來講,短板在哪里?應該如何突破?
魏龍: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在不斷提高,中國在2014至2019年間
新能源增加了23.2%,美國僅增加了7.7%,歐盟僅增加了5.6%。但
新能源的增速還不足以趕上各國能源的需求增長。盡管如此,中國仍然主動承諾降碳減排,自我加壓,體現了大國擔當。
全球碳項目(Global Carbon Project, GCP)最新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世界第一,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僅占美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4%。
中國碳排放總量偏高,一方面是因為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尤其在進入高質量增長階段前,中國經濟增長曾長期主要依靠資源和能源消耗,難以避免出現了“三高(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普遍現象;另一方面,中國的經濟體量巨大,尤其建材工業,相對其他中小國家而言,即便是在較高的環保標準下,其資源消耗、污染排放總量也會十分巨大。中國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幾乎所有的制造業以及城鄉居民生活設施的升級,都會持續推高建材行業資源和能源消耗。同時,過去40多年里,中國還承接了發達國家大規模的制造業轉移,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地加大了資源和能源的消耗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GCP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加了1.6%,在2018年增加了大約2.7%,增速相對平穩。2018年中國碳排放增長2.9%,仍處在爬升階段。經濟總量在不斷推升碳排放總量,節能減排唯有在生產和消費兩端都做好技術升級、結構優化。這會有一段陣痛期,比如空氣、水土等環境損害的代價明顯高于工業發達國家;但陣痛的周期不會超過10年,隨著綠色、節能技術工藝不斷提升,碳達峰的時間節點將會如期到來。
記者:為了實現“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的目標,各行各業勢必提前準備、提前謀劃,制定一個符合行業自身特點的降碳計劃表,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科研工作也將是降碳計劃中的重要一環。您認為,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應從哪些方面著手,如何與建材行業、企業對接,以推進這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魏龍: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4月中央深改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到,我國科技體制改革一些深層次制度障礙還沒有根本破除。他提出,要加快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打通產學研創新鏈、產業鏈和價值鏈。我想,這為我們思考包括建材行業在內產學研結合提供了重要指導方向。
實現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顯然需要中國產業基礎的高級化、產業鏈的現代化以及全社會參與者的共同努力,而不僅僅是建材行業自身的任務。目前,國家科技發展領域的重大專項行動計劃已向極大制造、極微制造、極準制造和極端制造領域大規模投入和布局,建材行業應抓住這一發展機遇,聯合攻關,在智能化建材生產技術和裝備研發、極端環境下高性能材料技術和產品研發等方面集中發力,為建材行業的節能減排以及中國戰略性新興制造業提供技術支持和基礎條件支持。建材產業發展規劃和科研院所研發規劃如何建立有效互動、銜接的機制是其中關鍵的一環。實際上,建材行業一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同樣需要新型舉國體制盡快實現突破,既為建材行業未來的高質量發展賦能,同時又為其他行業提供發展機遇創造條件。高校和科研院所應與建材龍頭企業建立更加緊密的共同體,如依托重大工程和重要科學
平臺,以應用為導向,建立產業發展聯盟,采用“一條龍”模式推進關鍵材料產業化。同時,也可以創建一些以非股權資本為紐帶的研發和人才共同體。
記者:碳達峰不僅關乎能源方面的問題,還關系到產業鏈的方方面面。全球各國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也將會進行新的國際合作、國際分工,形成國際標準。這對我國建材行業“走出去”,將產生哪些重要影響?
魏龍: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上世界舞臺,其中就包括水泥、陶瓷、玻纖、硅鈣板等領域的優秀建材企業,特別是中國水泥技術裝備和高性能水泥產品已躋身世界先進水平,半數以上新建水泥生產線均為中國企業投資建設。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得到眾多國家和地區的響應,中國建材企業或建材產品更是與龐大的建筑勁旅相隨相伴,輻射到全球的各個角落。
碳達峰、碳中和是全人類共同努力的目標,每個國家和地區、每個行業和企業都無法置身事外。作為重點關注的碳排放領域,建材行業可能還會面臨更高的要求。應該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建材行業已經在綠色轉型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而率先“走出去”的建材企業都是在節能減排方面做得較好的龍頭企業,已經較好地適應、融入了所在國或地區。這些企業在全球市場的地位,無疑將對中國建材工業躋身世界先進行業、中國建材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和合作產生積極影響。與此同時,還要將中國優質的綠色建材產品、優秀的建材行業新業態推介到國際市場,為世界各國的
綠色建筑發展、以及全球的碳達峰、碳中和貢獻中國力量。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