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于《自然氣候變化》的研究指,全球總
碳排放量中約有 20% 來自跨國企業的資產和供應商,而其資金流動表明,污染已從發達國家有效地「外判」至發展中國家。團隊希望,研究結果可突顯這些跨國企業如何選擇供應商與商品流程,會對環境造成多大的影響。
領導研究的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經濟學家關大博表示,跨國企業的影響力遠遠超出國界。如果全球領先的企業在氣候變化方面發揮領導作用,如要求其供應鏈提高能源效率,企業可能會對全球減少碳排放產生革命性影響。
然而,這些企業的氣候變化政策對大型投資決策,如在何處建立供應鏈,通常影響不大;將排放分配給投資國,意味著跨國企業對這些決策所產生的排放負有更大責任??鐕髽I在碳排放量具有廣泛和巨大的影響力,但也因為其規模使其排放難以衡量和跟蹤,這亦是本研究想找到的數據。
團隊收集到的數據顯示,跨國企業的外國投資所產生碳排放量在 2011 年達到最高峰,佔全球總排放量的 22% ;然后此百分比在 2016 年降至 18.7% 。團隊解釋,去全球化 (deglobalization) 趨勢以及更有效的工業流程都是這一下跌現象的原因。
在同一時期,企業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急劇增加。例如,美國在印度投資所產生的碳排放量從 5,320 萬噸增加至 7,070 萬噸,增近 50% 。中國對東南亞投資產生的排放也有類似趨勢,數字在 2011–2016 年間增長了超過 10 倍,由 70 萬噸升至 820 萬噸。
有參與研究的中國天津大學經濟學家張增凱指,跨國企業正加快將投資從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這無疑減少發達國家的排放,但同時給較貧窮國家帶來更大的排放負擔。同時,隨著投資被轉移到「碳密集」地區,這有可能在整體上產生更多排放。
團隊亦挑選個別企業進行分析。他們指, BP 的外國分支機構產生的碳排放量比除美國以外任何國家任何外資石油工業都要多,而沃爾瑪在國外的排放量要比德國整個外資零售企業高??煽诳蓸吩谘芯科陂g的排放量亦相當于在中國的所有外資食品和飲料行業排放量。
雖然許多跨國企業已承諾減少碳排放量,但無太多數據可顯示多少
碳足跡被分配到海外。團隊指,將這些訊息記錄在案可能有助促使私營企業採取更多的革新氣候行動,并阻止「外判」排放的趨勢。
來源:
Science Alert, A Shocking Percentage of World's CO2 Emissions Is Directly Traced to Multinationals, 10 September 2020
報告:
Zhang, Z.K., Guan, D.B., Wang, R. & et al. (2020). Embodied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supply chains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Nat. Clim. Chang. doi: 10.1038/s41558-020-0895-9
文/Alan Chiu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