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首都德里,官員們正在篩選由群眾發來的約200萬封郵件,這些郵件皆表達了對環境法草案的不滿。這份長達83頁的法律草案(《環境影響評估》)掀起了在線抗議的風暴。印度使用這項法律來評估開發或工業項目對環境的潛在影響。
批評人士表示,新的草案限制了對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監管和聽證,豁免了一些項目的公眾咨詢,并促進了對投資者有利可圖但卻對社會影響知之甚少的盈利項目。這還不是全部。政府也因試圖在封鎖期間倉促通過這項重要法律而受到指責。該草案于3月23日公布,也就是封鎖開始的前兩天,接受公眾意見的最后日期是6月30日。經過抗議和法院的干預,日期被延長到8月11日。環境部長普拉卡什·雅瓦德卡爾表示:“條例規定,任何此類草案的公眾咨詢不得超過60天。考慮到大流行,我們把期限延長到150天。”
草案只提供了兩種語言, 即英語和印地語,這忽略了許多會受到影響的人使用的語言。此外,還有對壓制公眾異議的指控: 三個由環保組織運營,收集并向政府發送反對法律電子郵件的網站被無故封鎖了數周之久。25歲的Yash Marwah說(他來自被屏蔽的網站之一LetIndiaBreathe):“在宣傳活動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我們的網站宕機了26天。最終我們收集了30萬封郵件。”
1994年,印度開始對一系列項目(包括采礦、發電廠、河谷、公路、高速公路、港口、機場和工廠)的擴建或現代化強制要求環境許可。超過100個國家使用類似的規定來檢查對環境的破壞。雅瓦德卡說,自2006年以來,該法律已經修改了55次,大部分是在前幾屆政府執政期間修改的。他表示:“為了消除這種混亂,我們決定出臺一份新的草案,將所有這些變化納入其中,在時隔15年后使(這部法律)變得更加清晰。” 在之前的一次互動中,他表示:“我們不是只為了改變法律。”
但這并不能讓活動人士和
專家放心。他們說,大型項目已經找到了繞過影響評估的方法,沒有得到科學家和公眾的適當審查。他們以一個例子為例:喜馬拉雅山一條長達900公里(559英里)的高速公路位于易發生山崩的北阿坎德邦,為了避免法律的審查,公路被分割成幾個項目,每個項目的長度都不到100公里。而超過100公里的公路項目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2009年,研究人員Kanchi Kohli和Manju Menon梳理了223個項目提交的環境合規報告,這些項目是從當時批準的約4000個大型項目中挑選出來的樣本,其中包括煤礦、大壩、灌溉、大型工業、房地產和鄉鎮項目。他們的研究取名為《Calling The Bluff》。研究發現,超過90%的項目都沒有遵守清理所伴隨的條件,比如植樹造林。德里智庫政策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梅農博士說:“政府認為,履行合規性不是其職責。他們只是試圖推動項目做該做的事情。系統失靈了。”
部長雅瓦德卡堅稱,政府希望“平衡發展與環境保護”。他指出,印度的
綠色覆蓋率已經上升,可再生能源占了“我們安裝的能源的37%”。他說,他在2014年成為印度環境部長時,他發現“每一個國防項目都停滯不前”,因為上屆政府沒有給予環境許可。他表示:“我們準備了一份擱置的國防項目清單,并在一周內批準了這些項目。”
專家認為,政府通常會覺得在活動家的慫恿下,公眾總是對他們周圍的大型項目不以為然。梅農博士研究了2009年至2015年間東北部阿魯納恰爾邦水電項目的公開聽證會,她發現該地區有幾個人支持修建大壩,但也有其他需求,如建造橋梁和學校、就業和土地改革。但人們覺得當局不愿意滿足這些要求。
目前尚不清楚在考慮了對法律草案的200萬回應之后會發生什么。該草案可能會在更廣泛的協商下進行進一步討論,或者被冷藏。雅瓦德卡部長表示: “所有反對意見和建議都將被記錄下來并加以考慮,然后我們將做出最終決定。”
活動家說,但最令人動心的是大規模的在線動員。這一驚人的反應顯然表明了人們的關心程度。大流行的封鎖可能讓很多人對他們周圍的世界有了不同的體驗。他們體驗了藍天和減少的污染。全球20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有14個印度城市榜上有名。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