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通過實證研究(美國GDP和2007-2016年的
碳排放量)探索了經濟增長與
碳減排之間的聯系,采取了不同于以前的假設為重點的方法。本文結合了Cobb–Douglas(C-D)生產函數和擴展的Kaya方程來開發一種新的分解技術。利用脫鉤彈性計算脫鉤狀態,可以進一步將其分解為六個影響因素:投資效應,勞動效應,能源強度效應,經濟結構效應,能源混合效應和排放系數效應。主要結論如下:(i)在1990年至2016年的大部分時間里,投資效應在二氧化
碳排放量增長中起著主導作用。在大多數情況下,尤其是自2010年以來,能源強度效應幫助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能源強度是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ii)檢測到五種脫鉤狀態:強脫鉤,弱脫鉤,擴展脫鉤,擴展負脫鉤和隱性脫鉤。強脫鉤和弱脫鉤是最常見的狀態。 2005年之后,強脫鉤和隱性脫鉤更加頻繁地發生。這表明經濟增長出現了脫碳現象,2005年至2016年間共減少了7.314億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iii)投資效應是阻礙脫鉤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勞動力投入效應和經濟結構效應。投資效應,勞動力投入效應和經濟結構效應在2008年之后達到了脫鉤上限。能源強度效應是推動脫鉤的原因,也是觀察到強脫鉤狀態的主要原因。能源混合效應和經濟結構效應也促成“強脫鉤”狀態。在2007年和2009年的全球經濟危機之后,投資效應和經濟結構效應對脫鉤趨勢產生了消極影響。能源強度是整個脫鉤過程的核心因素。能源混合效應和排放系數效應的影響很小,表明能源混合和能源替代的轉變并沒有顯著改變脫鉤趨勢。
本文亮點
美國實現了與2007-2016年度碳排放減少相適應的經濟增長。本文結合了Cobb–Douglas生產函數和擴展的Kaya方程來開發脫鉤技術。其中,投資效應和經濟結構效應在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中起著最重要的作用。能源強度效應加速了去耦,而投資效應和勞動效應則加速了脫鉤。減緩政策應強調能源效率,投資模式和勞動力素質的提高。
文章摘要
在2007年至2016年期間,美國與能源有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12%,而國內生產總值(GDP)則增長了19%。與美國經濟增長中碳排放量脫鉤相關的經驗數據提供了一個有用的研究
試點機會,并為其他國家學習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提供了很好的例子。這項研究確定了美國二氧化碳排放量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目標是確定兩者之間的剛性聯系是否可以改變,并確定這種趨勢的潛在驅動因素。本文結合了Cobb–Douglas(C-D)生產函數和擴展的Kaya方程來開發分解和脫鉤技術以量化六個潛在影響。結果表明,投資效應和經濟結構效應在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中起著最重要的作用。相反,在研究的大多數年份中,能源強度效應減少了碳排放。強脫鉤和弱脫鉤是主要狀態。能源強度效應加速了脫鉤過程。相反,近幾十年來,投資效應和勞動效應使脫鉤過程減速。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減排和脫鉤政策應強調能源效率,投資模式和勞動力素質的提高。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