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踐行ESG責任投資的未來發展建議
一是資產管理機構層面,在提升金融機構工作人員ESG專業能力的基礎上,可通過設立ESG主題的創新型管理基金的形式開展ESG責任投資。有關人才培養的核心目的是組建ESG投資團隊,深入挖掘并更為精準地捕捉其潛在收益,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與利益最大化的雙贏。應對氣候變化的連鎖風險之際,ESG責任投資的發展并非一定要對既有投資產品進行大清洗,相反需要靈活地推陳出新。以Black Stone的投資策略為例,現階段其的大部分資金正投資于被動指數基金(如追蹤S&P 500指數),無法簡單出售不符合可持續性條件的上市公司資產。因而,Black Stone將采取設立新型“主動管理基金”的方式,定向選擇具有可持續性的投資標的,同時將在新開設的被動基金中剔除化石燃料公司,以保證責任投資的基本屬性,值得資產管理機構加以借鑒。
二是資產管理行業自律組織應當順應市場生態變化并對ESG責任投資市場起到階段性引導作用和規范性約束作用,充分發揮ESG的長期價值,督促資產管理業進行環境壓力測試,改善資本運用機制,在宏觀上改善實體經濟內在缺陷,激發經濟增長新動能。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為例,協會制定并推動落實針對綠色投資與ESG投資的《綠色投資指引(試行)》,通過組織培訓班的方式,鼓勵并引導行業開展ESG投資并在行業內產生積極影響。建議自律組織制定實踐性ESG投資規范指引,加強投資者教育,幫助行業理解可持續投資的內涵以及應對風險的重要意義。
三是第三方中介機構應當結合金融科技發展的新興趨勢,豐富壓力測試的環境風險種類、完善壓力測試的實證模型和方法學,合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高新技術,更高效、高質量地提升企業主體相關的ESG鑒證能力,優化資產投資項目的甄選能力、完善ESG評估流程、搭建綜合且全面的ESG數據庫,以便資管機構更有效地完成資產組合篩選與組建的過程。基于ESG責任投資相對蓬勃的發展趨勢,建議有一定能力的第三方機構搭建ESG投資項目管理
平臺,更好地發揮信息共享與資源賦能的智庫作用。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正在進一步完善自身碳價風險環境壓力測試模型,旨在與央行綠色金融網絡(NGFS)合作并為業界構建標準化方法學體系,逐步推動全球氣候風險應對機制,促進資產管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
施懿宸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副院長,講座教授,長三角綠色價值投資研究院院長,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實驗室負責人。
楊晨輝 長三角綠色價值投資研究院研究員。澳洲國立大學應用金融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ESG與數據分析。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