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施耐德電氣發布專題白皮書,詳細闡述其在“只有一個地球”理念下,實現環境與人和諧共生的具體方法和行動準則。
7月29日是今年的地球生態超載日。所謂地球生態超載日是指到一年中一個特定日期為止,人類所消耗的自然資源已經超過了這一年地球可再生資源的總量。也就是說,今年7月29日后的能源和生態資源消耗,都是對地球環境的“欠費”。“只有一個地球”理念旨在將地球生態超載日延后至12月31日甚至是下一年,
低碳經濟是延后地球生態超載日的有效方式。
施耐德電氣研究發現,如果現有的建筑和工業基礎設施都能夠配備并采用有效的能效管理及可再生能源技術,在不改變人類生活習慣的條件下,地球生態超載日將得以延后大約21天。
施耐德電氣全球資產、安全與環境高級副總裁澤維爾·烏奧表示:“‘只有一個地球’理念將成為施耐德電氣一個新的衡量指標,用于評估我們的業務戰略是不是對環境友好的,能夠幫助延后地球生態超載日。這將促使我們更多地進行外部觀察和內部自省,并思考我們的業務是否在一個地球的生態負荷內運營以及我們的解決方案是否能幫助客戶結束資源超載?”
施耐德電氣中國區副總裁、公司事務及可持續發展負責人王潔表示,世界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來自公眾、企業、政府和全社會的足夠關注和支持,而社會的可持續有賴于商業的可持續,商業的可持續則有賴于企業的可持續。推動可持續發展,企業大有可為。但是,這不是某個企業的“單打獨斗”能夠實現,而要帶動上下游的朋友圈,整合社會資源,實現共同創新和共建可持續發展。
“企業無疑是核心推動方,在技術創新、引領生產消費方式、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王潔說,“施耐德電氣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源于強大的使命感。現在,全球還有約10億人口沒有用上電。我們認為每個人都有獲取更多能源的權利。40年后,全球能耗將是現在的1.5倍。如果要實現《巴黎協定》全球升溫不超過1.5攝氏度的目標,就必須將溫室氣體排放量縮減一半,能源使用效率提高3倍。”
據悉,為了保證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落實,施耐德電氣從氣候、循環經濟、健康與權益、道德和發展五大維度制定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其《可持續影響指數報告》包含21項指標,用來評估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表現。
以循環經濟為例,施耐德電氣的
綠色產品認證“Green Premium”對產品在有毒有害物質、
碳足跡等方面有嚴格的要求,還公開了產品從生產到降解的全生命周期環境影響信息。
“到2020年,我們計劃實現75%的銷售收入來源于Green Premium項目,2019年第二季度已經達到了49.7%。2018年,我們幫助客戶共減少43000噸一次能源消耗、5100萬噸二氧化
碳排放。施耐德電氣全球200個工廠中的178個已實現零廢物填埋,其中,中國23家工廠中的22家都實現了這個目標。”王潔說。
施耐德電氣在綠色智能制造方面的表現也受到不少認可。施耐德電氣在上海、武漢、天津的三家工廠,通過工業和信息化部評審獲得國家級“綠色工廠”稱號。武漢工廠還憑借率先在中國應用智能制造技術,被達沃斯世界經濟
論壇評為“發展中的燈塔工廠”。
王潔表示,可持續發展目標達成的背后,技術創新是重要推動力量。施耐德電氣服務的樓宇、數據中心、工業和基礎設施四大終端市場所消耗的能源占全球能耗的70%,其中蘊含著巨大的能效提升潛能。所以,除了自身在管理、經營、生產中踐行可持續發展,施耐德電氣還通過創新的數字化技術、解決方案和豐富的行業經驗賦能客戶和產業。
2016年以來,施耐德電氣基于新一代物聯網的EcoStruxure
平臺,引領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的數字化轉型。例如,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北院希望升級其原有建筑自動化系統,以緩解后勤滯緩問題。借助施耐德電氣基于EcoStruxure的解決方案,華山北院實現管理效率提高20%,能耗降低18%。通過數字化轉型,華山北院成功變身“明日智慧醫院”,大幅提升了患者滿意度,進一步保障了用電安全。
這是施耐德電氣過去5年在41個國家完成的230個客戶項目之一。大量實際
案例表明,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投入,讓企業在提高可持續發展程度同時,獲得了節約成本、提高響應速度和產品質量等多種方面的獲益。這種真正結合業務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不僅能讓地球少“欠費”,還能讓企業多“賺錢”,既保護了綠水青山,也獲得了金山銀山,數字化則是連通這兩座山的橋梁。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