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在“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中提出,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2023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比2019年下降16.7%;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達到89.4%,同比上升1.5個百分點;超過300萬平方公里的陸域國土面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
代表委員表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過去一年,藍天多了,河水清了,環境美了,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期待正一步步變為現實。新征程上,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代表說,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舉世矚目,成為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顯著標志。接下來,要落實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方針,扎實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
“福州市堅持陸海統籌、系統治理,積極創建國際濕地城市,去年主要流域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100%。”福建省福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吳賢德代表說,下一步,要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為一名村級河長,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漓渚鎮棠棣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建明代表說:“棠棣村守護好清清河水,成了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村民收入不斷增長。今后,我們要繼續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建設美麗家園。”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李海生代表建議,要強化生態環境治理科技支撐,加強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