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能源基金會和中國新聞社聯合舉辦了“能源中國——中國未來五年:為后疫情時代的高質量增長注入清潔低碳能源”國是
論壇。中美
綠色基金董事長、國家發改委原發展規劃司司長徐林在
論壇上表示,能源生產和消費未來對中國挑戰較大,在提高
綠色低碳能源比重方面中國大有可為
徐林認為,從長遠來看,能源生產和消費對中國依然是挑戰和壓力。雖然制造業能源消耗在下降,但服務業,包括居民的生活用能水平,一直在以一個比較穩定的速度增長。未來中國的能源消費總量還會持續增加。
增加到什么水平?徐林用人均能源消費做了國際橫向對比。
他表示,中國現在人均的能源消費大概是每人每年3噸標準煤,而美國人均約11噸、俄羅斯約13噸、加拿大約在10噸以上的水平。但能效水平比較高的日本和德國,人均能源消費大概是6噸。
“我們能夠看到的趨勢是,當一個國家人均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特別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之后,國民之間的消費行為會趨同,這種趨同在能源消費水平方面也會導致一個趨同的結果。”徐林認為,當中國未來城市化水平達到80%以上,或者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以上,中國人均能源消費水平還會有提升。“但是我們要有所節制,不能學美國,也不能參照俄羅斯,中國的人均能源消費水平如果達到美國那樣水平,對我們來說是個巨大壓力,甚至是一個災難性的結果。”
在徐林看來,面對能源消費總量帶來的壓力,中國一方面要不斷提高節能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綠色低碳能源的比重。在這方面,中國大有可為。
他表示,中國傳統化石能源資源稟賦不佳,即便是最豐富的煤炭資源,如果用人均來衡量,在全球也不占優勢。“但是如果我們把風能、光伏發電等
新能源、
清潔能源稟賦考慮進去,中國的能源資源稟賦就變得不一樣了,有很大空間。”
中國現在發電裝機容量2019年底大概是20.1億瓦,其中風能約2.1億瓦,占10%,光能裝機約2.04億瓦,也接近10%,但發電量的占比分別只占3%和5.5%,無論光伏還是風能,在發電的轉化方面、效率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徐林稱,從能源實際角度出發,中國需要進一步提高風電和光伏發電的比例,實行較大力度的電能替,穩步降低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提高中國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他認為,“十四五”期間中國應該采取更加有效的戰略和措施推進低碳能源替代, 在消費端要推進電氣化和電能替代。實現這一目標,國家需要建立較好的政策機制。具體來看,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應強化對風電、光電領域一些關鍵技術的研發投入,努力取得新的技術突破,這樣可大大提高風能、光伏發電的轉換率,以及儲能技術、電池技術的水平。
二是建立更好的激勵機制。在徐林看來,現有節能激勵機制建立在財政補貼基礎上,隨著裝機規模不斷擴大,政府補貼力度隨之加大,是不可持續的,中國應認真研究實行
碳稅制度。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