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低碳發展既是一件新生事物,也是一項復雜、長期的系統工程。調研及分析發現,隨著低碳試點工作的不斷深入及低碳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一些深層次的問題、矛盾和挑戰逐漸顯現,這里既有思想不統一、目標不落地等認識問題,更有制度創新動力不足、制度執行難以落實等實踐問題,亟需進一步凝聚共識,強化使命,大膽探索,力爭在重大制度執行和發展模式創新上取得突破。
調研發現,保定市低碳試點工作亟需在發揮目標引領、加快制度創新、強化制度執行上下功夫。一是低碳發展目標落實不到位。保定市雖然在“十三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堅定走高端引領、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明確要求做好低碳城市規劃、加快低碳城市建設、倡導綠色低碳生活,全面推進低碳城市試點,但并沒有將“十三五”期間的碳排放強度下降目標納入其中,相較于“十二五”規劃綱要將“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列入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的做法,碳強度指標約束性作用有所弱化,也沒有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明確的碳排放強度年度下降目標及低碳試點工作具體任務,而且至今尚未研究提出明確的地區碳排放峰值目標,難以形成加快促進低碳發展的倒逼機制。二是低碳制度探索創新不到位。盡管國家有關開展低碳試點的通知中,明確要求試點地區探索建立重大新建項目溫室氣體排放準入門檻制度,積極創新有利于低碳發展的體制機制,保定市在低碳城市試點方案中也明確提出“研究制定低碳產品認證和標準標識制度”,但相關工作至今并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也沒有在碳排放統計核算、碳排放總量控制、碳排放交易等制度層面開展有益探索,難以形成綠色低碳發展的創新驅動機制。三是考核評價制度執行不到位。保定市雖然將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分解至下轄各縣(市、區),但并沒有將控制溫室氣體方案的任務對部門、行業進行分解,也并未將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指標完成情況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和干部政績考核體系,難以形成有效推動低碳發展的責任與壓力傳導機制。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調研發現,石家莊市低碳試點工作亟需在推進條例落地生根、強化制度執行上下功夫。時過一年,我們再次調研座談發現,《條例》的起草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至今尚未采取有效的執行措施和手段,主要表現為:一是《條例》實施細則和相關配套政策落實不到位。《條例》第十章第六十一條規定“市人民政府根據本條例制定實施細則”,第二章第八條和第九條規定要將低碳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依據規劃編制低碳發展實施方案”,然而在實際執行中,《條例》實施細則和石家莊市“十三五”時期低碳發展相關規劃或方案尚未正式出臺;二是《條例》提出的法律制度體系建設落實不到位。《條例》第二章和第四章第二十一條明確提出了建立一些低碳發展各項基本制度,包括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制度、低碳目標完成考核評價及公開發布制度、低碳發展指標體系、低碳產品認證制度和碳排放評估等碳排放管控制度,然而在實際執行中,上述各項制度至今尚未真正建立;三是《條例》實施的監督執法落實不到位。《條例》第八章第四十四條和第四十五條中明確規定了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或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定期聽取和發布同級人民政府就本行政區域低碳發展情況的匯報,以及組織低碳發展專項執法和通過質詢、詢問、視察等方式進行監督。然而在實際執行中,尚未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向同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就《條例》落實情況進行匯報,也未有相應人大及其常委對同級人民政府就《條例》落實情況開展質詢監督和執法活動。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初步分析發現,雄安新區低碳發展亟需在提高戰略定位、推進有機融合上下功夫。《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到2035年基本建成綠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業、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并明確要求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嚴格控制碳排放,打造綠色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友好、引領未來的現代能源系統,推廣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保護
碳匯空間、提升
碳匯能力。對照規劃綱要的戰略思路目標與具體任務要求,我們認為尚有兩個方面亟需進一步加強:一是雄安新區的低碳發展戰略研究尚不到位。對標對表“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戰略要求,需要進一步研究提出新區在2035年率先實現近零排放的戰略目標,研究提出新區在產業低碳化、能源低碳化和生活低碳化方面中國排放標準的先進值,研究提出新區低碳發展目標責任體系、評價考核體系和統計核算支撐體系的建設方案,研究提出新區實施近零排放區示范工程建設、零碳排放建筑試點示范以及低碳交通示范工程的總體設想;二是雄安新區的低碳發展理念融入尚不到位。進一步將低碳發展目標融入到新區相關發展規劃,不斷提高新區低碳建設水平,將低碳標準要求融入到新區產業規制、能源供應、生活消費等領域,加快培育綠色低碳新產業、新業態、新動能,將低碳技術融入到創新能力建設中,持續解決產業、產品與低碳技術深度融合的問題,實現綠色低碳與經濟社會發展協同融合。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