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0放_交-易=網 t an pa ifa ng . c om
之前答應過大家要聊聊清潔煤這個話題,正好最近一段時間一篇名為《中國實踐表明:煤炭能成為清潔能源》的文章傳遍了呂某的朋友圈。這篇文章主要是基于國際能源署發布的《全球煤炭市場報告(2018-2023)》(以下簡稱報告)寫的,闡述了以下幾個核心觀點:
1、全球范圍內煤炭仍是主力能源,清潔發展至關重要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 om
2、中國70%的煤電實現超低排放,成就舉世矚目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3、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技術在中國強力推進,所以煤炭能夠成為清潔能源
作為一個從火電轉行到可再生能源的人,呂某冒昧,想挑戰一下這篇紅文中的一些觀點。首先說明,呂某并不否定超低排放改造的實施效果,但我要表達的核心觀點是:脫離了經濟代價只說環境影響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在關注成效的同時也需要關注實現超低排放的代價是什么、誰承受了這個代價。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為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算一筆經濟賬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2015年底出臺的《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作方案》要求“2020年所有具備改造條件的燃煤電廠力爭實現超低排放,全國有條件的新增燃煤發電機組達到超低排放水平”。
那么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到底為此付出了多少經濟成本?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首先,一般的火電企業動輒就要投入上億元的超低排放改造;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a np ai fan g.com
其次,為了激勵企業盡快進行改造,政府還為達標的煤電機組提供了一系列獎勵措施:對2016年元旦前并網的現役機組給予1分錢的電價補貼,對2016年元旦后并網的新建機組給予0.5分錢的補貼;對超低排放機組原則上獎勵200小時的發電利用小時數;對污染物排放濃度低于國家或地方規定污染物排放限值50%以上的煤電企業,落實減半征收排污費政策;對企業給予信貸和融資的支持。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NRDC《發電計劃放開、煤電“去補貼” 與擱淺資產處置》的報告中顯示,僅2016年一年,燃煤發電因發電計劃及其配套制度而享受的各種補貼合計為3057億元,其中, 脫硫脫硝除塵和超低排放改造對煤電的環保電價補貼達 1194 億元,煤電對可再生能源的電量擠壓補貼達 171 億元,標桿上網電價的價格保護補貼達 1692 億元。
而且,拿著超低排放的補貼進行違規排放的情況也屢屢發生。早在2016年,國家發改委、原環境保護部聯合組織的專項檢查就發現,759家燃煤發電企業中,有605家在2015年度出現不同程度的環保電價違規。對發電企業來說,只要上了超低排放的設施,發一度補一度,至于有沒有超低排放又是另一回事了。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除了這些明面上就看得到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成本,其實還有一項巨大的成本是隱藏在現行煤電價格之外的:那就是煤電一直沒有為自己造成的污染完整買過單。在現有的煤炭和煤電的定價機制中,雖然在煤炭開采環節有征收煤炭資源費、使用環節燃煤電廠繳納了排污費,但是這些費率并沒有完全覆蓋煤炭整個產業鏈產生的外部成本。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正如呂某在之前文章中提過的,根據環保組織綠色和平2017年的測算,從煤電的開采運輸到發電和溫室氣體排放,煤電的環境外部成本貨幣化為0.159元/千瓦時。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煤電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本應算進成本中、由其產業自己承擔,從而讓其他清潔能源與煤電處于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中。但是,這些卻在我國的煤炭定價中被部分忽視了。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放*交-易^網 t an pa i fa ng . c om
總之,我國對煤電廠的煙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標準處于世界最嚴格水平,為了實現達標排放的目標而進行改造本是煤電企業應盡的義務,但卻在現行價格和補貼政策下變成了“煤電企業不僅不用為自身的污染排放買單、還可以因為其達到了‘清潔標準’而獲得收益”。至于最后為這些污染排放買單的是誰,大家……就……自己感受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