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19日,聚焦“碳達峰、
碳中和”國家戰略目標,更好發揮研究型高校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創新策源地作用,華東理工大學在徐匯校區舉辦上海市
碳中和基礎研究特區項目啟動會暨青年
論壇。
上海市科委總工程師趙健、基礎研究處處長宋揚,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副校長張人禾,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嚴晉躍,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科協主席涂善東,上海華誼(集團)公司、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萬華化學集團中央研究院、申能(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代表,華東理工大學校長軒福貞、副校長朱為宏,以及相關職能部處和學院負責人、青年教師代表等50余人出席
會議,共同探討研究型高校如何聚焦“碳中和”國家戰略目標,開展有組織的基礎研究和全鏈條創新的新范式,為華東理工大學碳中和基礎研究特區建設出謀劃策。
軒福貞代表學校向出席本次會議的領導、
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致以熱烈的歡迎。他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近年來,學校圍繞“雙碳”目標,積極謀劃實施以“智能化、數字化”為基礎的
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大安全“兩新兩大”前瞻性戰略布局,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推進,在推動“雙碳”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加強“雙碳”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等方面形成了很好的基礎。上海市碳中和基礎研究特區的獲批設立,是學校服務國家“雙碳”戰略、助力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又一重大舉措。學校將進一步加強對碳中和基礎研究特區的支持,以“雙碳”戰略目標導向的有組織科研新機制塑造新動能、新優勢,形成新理論、新技術,構建工科基礎領域人才引、育、用、評新范式,打通“學研產”創新鏈條,力爭通過5年時間,在高值低碳化工過程、新型電池與化學儲能、綠氫及利用、能源新材料與工藝、
新能源裝備及安全等方面取得更多原創性重大突破,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更大貢獻。他希望,各位青年學者要將個人志趣與國家戰略有機結合起來,切實肩負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的時代使命,為實現碳中和愿景貢獻更多智慧。
趙健對華東理工大學獲批“碳中和基礎研究特區”表示祝賀,希望學校以基礎研究特區計劃為抓手,創新基礎研究組織方式,圍繞科研體制、人才制度、管理機制等方面開展更多的改革實踐,在評價、激勵、考核等方面探索出更適合基礎研究的路徑,更加有效地開展有組織科研,培養高水平基礎研究人才隊伍,做真正有影響力、突破性、原創性的“全鏈條”創新基礎研究和體制機制探索。
會上,舉行了基礎研究特區首批項目授證儀式,趙健、軒福貞為項目負責人頒發立項證書,宋揚宣布“基礎研究特區計劃”項目負責人名單。
張人禾院士、嚴晉躍院士、涂善東院士圍繞積極穩妥推進“雙碳”目標作主旨報告,多維度展現碳中和科技創新前沿。張人禾以“實現碳中和目標的科學問題”為題,從碳中和問題的起因入手,系統講解了與碳中和相關的學科交叉問題、實現能源轉型的科學問題和碳中和影響評估中的科學問題。嚴晉躍以“Energy Nexus: Research and Innovations without Borders”為題,從能源系統轉型、國際與中國的碳中和目標及路徑、能源交叉等方面進行了報告,暢談了未來能源領域發展的構想。涂善東以“碳氫科學技術并舉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為題,從碳與氫的關系、大力發展清潔碳氫經濟、積極有序發展氫經濟3個方面闡釋了如何用好碳與氫,走出一條科學合理的
綠色低碳之路。
基礎研究特區首批9位項目負責人分別作專題匯報,闡述了入選基礎研究特區項目的具體構想和未來規劃。在青年論壇環節,13位青年教師圍繞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二氧化碳的生物轉化、有機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處理等領域進行了學術交流,碰撞思想火花。
本次論壇是華東理工大學加強有組織基礎研究的重要舉措,學校將充分發揮在化工、新能源等領域的特色和優勢,積極服務國家“雙碳”戰略,以有組織科研推進碳中和領域原創性、引領性創新,切實肩負起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使命。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