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統計核算是做好碳達峰
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基礎。為促進我國溫室氣體監測核算技術發展,梳理
碳中和目標下相關技術發展現狀及需求,12月5日,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通過視頻
會議形式組織召開“溫室氣體排放監測技術研討會”,21世紀中心主任黃晶、副主任陳其針、總工程師孫洪,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副司長傅小鋒、中國氣象局科技與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張興贏,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總工程師李健軍等出席了
會議。會議由21世紀中心全球環境處有關負責同志主持。
會議首先由21世紀中心海洋處有關負責同志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會議(COP27)中溫室氣體排放監測技術相關活動進行了回顧,重點介紹了由美國前副總統戈爾領銜發布的以衛星觀測資料與機器學習技術為核心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監測網站“氣候追蹤”(Climate TRACE)的相關情況。
隨后,張興贏副司長、李健軍總工程師、中科院大氣所劉毅研究員、中科院空天院陳良富研究員、清華大學關大博教授和劉竹研究員分別進行主題發言,結合我國
碳源匯監測核校支持系統(CCMVS)、生態環境部碳監測
試點、我國第二代碳衛星、中國碳核算數據庫(CEADs)以及全球實時碳數據庫(Carbon Monitor)等相關工作的進展情況,對“氣候追蹤”相關方法的科學性、局限性及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分析,探討了我國在溫室氣體監測技術與數據庫建設領域的發展現狀與挑戰。與會
專家指出,我國在溫室氣體監測技術與數據庫建設方面已開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是全球為數不多具備全球碳收支空間定量監測能力的國家、擁有自主研發的全球碳排放數據庫,但在部分關鍵技術與儀器上與國際頂尖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在成果宣傳與國際影響力建設方面存在短板,并針對以上問題對未來我國相關科技工作部署提出了意見建議。
討論環節,傅小鋒副司長、陳其針副主任及孫洪總工程師等發言指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的透明度將是未來國際氣候變化治理中的焦點問題,應重視溫室氣體遙感技術和反演方法的研究,加強衛星遙感、機器學習等先進技術在溫室氣體排放監測領域的創新與應用,加速完善我國碳排放監測體系。
黃晶主任在總結中表示,21世紀中心始終高度關注溫室氣體排放數據領域科技進展與國際動態并長期進行跟蹤研究。他強調,客觀準確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將對落實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也是國際氣候治理話語權競爭的基礎保障,應充分認識掌握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的重要意義,加強統籌協調、加快關鍵技術創新突破、建設完善碳排放監測體系,不斷提升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