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報告指出,學校師生和社區環保人士踐行衣、食、住、行的個人
碳排放,可以減少約75%的
碳排放。在雙碳目標下,校園社區和各地政府都在努力推動
綠色低碳生活方式,但公眾的
綠色低碳生活如何量化數據,對于廣大的校園和社區管理者來說具有較大挑戰。 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缺乏關于公眾參與
碳減排方面的標準化流程和核算方法。目前零碳校園和零碳社區行動在運營及日常管理
碳減排方面,缺乏相關的指南、減排標準和減排管理體系。
從2022年3月開始,我作為主要
專家參與編制《零碳未來青少年校園/社區指南》。今天在指南發布,我講下它的內容和特點。
零碳校園相比于之前提出的綠色校園而言,零碳校園更加注重碳排放源和計算,特別強調師生行為和
碳匯的作用,比綠色校園更加量化和參與度強。 教育系統師生對于碳排放缺乏認知,而碳專業人員又對于教育和宣傳方面很欠缺。需要資歷豐富的專家和青少年教育機構,以及廣泛的地方政府和企業合作網絡,可以更好地調動資源。
指南中首先制定校園和社區碳排放源核算流程。碳排放核算是實現零碳校園的第一步。我們將校園或者社區的碳排放源分為實體、產品和活動三類。實體類包括各種用途建筑物,服務點和停車位等物理實體。產品包括日常使用的水、電、燃料、紙張、塑料、垃圾?;顒影ǚ铡⒖爝f、出行、
會議、回收等。同時依據
碳核查的原則,識別各種實體類型的碳排放邊界和碳排放源,如實體的排放計算包含了建筑產生的照明,加熱,制冷,交通、食堂餐飲、供水和廢棄物,以及實驗室的排放。產品類特別包括塑料包裝和紙的排放。
,在開展碳排放核算的基礎上,還需要制定碳減排和碳匯核算管理流程。碳減排流程需要更多制度性校園社區文化建設和管理機制,以保證行動的有效性,并能與教育文化體系融為一體。指南建議依照減量、替代、循環再生等原則,總碳減排量由改變能源替代、交通、減少塑料包裝和紙、避免廢棄物處置的減排量等不同方式組成。
行動指南還特別對于消費端行為減排的量化給出核算方式。個人綠色行為減排量核算主要依據循環經濟的3R原則,即減量(Reduce),再利用(Reuse), 再生(Recycle), 此外還有替代(Replace),共享(Share),再制造(Re-manufacture)和租賃(Rent)等模式。綠色行為減排量核算是比較由于采取綠色行為避免減少的碳排放數據與對應的常規行為基線排放,計算由于減少能源、電力、額外包裝、交通配送、針對這些方面,采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式,發展推動循環回收。
為明確校園和社區的減排方式的有效性,保證數據的準確和可靠,碳排放和碳減排需要先了解社區的基本情況,開展校園和社區問卷調研,并鼓勵與大數據
平臺合作,調研公眾特定場景的行為特征。指南也給出針對學生、教師、管理者和家長不同群體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問卷調研模板。
形成低碳生活方式最終是要改變我們的行為。激勵個人行為的改變的原則包括簡單性,把環保行為變成默認選項,如 打印機默認雙面打印,并使用再生紙。點外賣,缺省選項就是無需餐具。一般暖氣和空調都應設置在合適的溫度,并在節假日自動調整或關閉。旅行自帶物品,不用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產品。提供小餐盤; 撤銷垃圾箱,進行分類:垃圾桶排放等。還有要更具吸引力性,如使用設計醒目的顏色,張貼標識、印上綠色腳??;使用智能電表,水表; 標注保質期;個性定制,更有趣的描述和采用積極的語氣;開展修補、交換市場等社交活動;進行展示;提供激勵方式;發布排名、綠色認證;作為社團代言人,獲得身份認可。還有要具有社交性,如加入社團,進行承諾;給予物質獎勵;共享,使用各種APP;設立小目標。最后是具有 帶入性,如老生帶新生;期末開展捐贈減少浪費;校園活動日;制定檢查表。
指南還為使用本指南設計了教學課程,采用思維設計原理,讓學生更能結合不同主題開展活動。
行動指南指導機構,海洋之美(
北京)文化發展公司創始人李天峻博士表示,“零碳未來是中華少年
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發起的青少年氣候變化教育項目,通過編制相關氣候變化課程、行動指南,以后可在更多的校園和社區進行推廣”。
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靳敏教授指出,“工業端有了碳核算體系,而對于消費端還剛開始。指南對于零碳校園的落地做了更多標準化的依據,發揮學生的創新力可以探索更多的玩法讓零碳校園變得科技前沿和時尚”。
北京可持續發展教育協會互聯網+跨學科委員會副秘書長唐浩杰表示,“教育從娃娃抓起,零碳教育對他們的行為有著非常大的改變。對于中小學生,他們參與零碳校園建設的方式有限,更加需要對于他們行為的改變。我們也在推動無廢校園建設,和零碳也能很好地結合”。
指南的發布會在天通苑文化中心舉行,這也是昌平最大的社區,在社區文化管理體系方面有著獨特特色。北京回天社區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崔耀娜分享了天通苑在廢棄物回收、綠色出行、公益宣傳、發起低碳伙伴關系倡議等實踐,非常具體地體現了零碳社區指南的原則。
校園和社區零碳,既需要碳的專業性,也需要教育背景。特別是針對中小學,引導學生更加注重在運營和行為方面,而這些屬于企業或項目碳核算范圍之外的減排核算,目前還很缺乏專業研究,這個工作也是創新引領的一步。
《零碳未來青少年校園/社區指南》是在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零碳未來項目組指導下的關注少年兒童雙碳教育的公益項目。 來自海洋之美(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青合新碳(北京)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旅游學院山地旅游研究院的一線課程設計專家、環境專家、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專家共同參與,于2022年3月啟動,歷經一年研究編制完成。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