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銀行角度看,央行的降息降準近年被頻繁使用,央行的意圖是降低市場的融資成本,向市場釋放巨量流動性,以此改善實體經濟的資金短缺。央行的另一用意是利用降準降息的市場行為來把銀行的資本引導流向市場,這個與2008年用4萬億投資拉動經濟方式大不相同,那種方法只能起一時之效,雖然當時止住了經濟下滑勢頭,但留給市場的后患也層出不窮,它使資產泡沫加大,被吹大的資產泡沫因為與市場效率不能同步而使資產并不能獲得相應的收益,它延續(xù)的影響力稀釋著現今的政策效果,所以盡管央行一再降準降息和中期貸款便利操作(MLF)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等,但市場已經失去了一些彈性功能,降息降準等這些市場化的操作方式也不能拉高資產收益率了。此時,站在銀行角度,肯定會把風險預期前移,所以盡管央行一再使用各種政策工具,但各個商業(yè)銀行卻首先考慮自身信貸資金安全,按著自己的一套行為準則行事。因為早先的泡沫把市場的利潤率拉得很低,很多企業(yè)的利潤率甚至覆蓋不了銀行的信貸利率,這樣就導致實體經濟的利潤率不能與銀行利率相對接。所以銀行資金找出路肯定會把這部分實體經濟排除在外,這個時候,如果有一個相對比較安全的具有壟斷性的東西,那么它一定會成為銀行首選,而國有企業(yè)、政府投資的巨型項目具有這種標準特征,它們雖然低效,但壟斷的好處足以保證銀行的資金安全。所以我們就會看到銀行貸款的數額雖然猛增,可真正流動到實體經濟的中小企業(yè)并不是很多。
從中小企業(yè)角度看,企業(yè)向銀行借款面臨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合格抵押物品,有的企業(yè)雖然有廠房、土地、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作為抵押物,但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這些抵押物也并不是銀行的最愛,因為銀行害怕企業(yè)經營失敗破產清算,按照現行法律的優(yōu)先原則,企業(yè)破產要先付工人工資、社會保險費和法定補償金、繳納所欠稅款等,最后才輪到銀行債務,所以企業(yè)的一般抵押物品對銀行吸引力也在減弱。當然銀行也會看重企業(yè)產成品、半成品、在途商品、現金流量、上下游企業(yè)的經營情況等,但這些選項對于銀行也只能算作企業(yè)融資的輔助性指標。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從上述三個方面分析,實體經濟融資難是多種因素相集合而造成的,它的化解方式只能通過市場的自我修復。在宏觀上我們相信金融市場往往不缺有效的投資者和融資者,缺的是有效的市場運行機制。在微觀上我們要從價格環(huán)節(jié)入手,對競爭性價格領域要全部放開,制定科學、規(guī)范、透明的價格監(jiān)管制度,因為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的核心,公平的價格機制是破除壟斷的必要條件,所以,打破對企業(yè)的各種約束,同時也要打破對銀行準入的約束,為民營資金能進入銀行業(yè)開通一個暢通的渠道,也給金融市場有個充分的競爭,使銀行的經營利率與企業(yè)利潤相匹配,真正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樣,實體經濟不能順暢融資的問題就能引刃而解。 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作者單位系安徽舒城農村商業(yè)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