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環境形勢較為嚴峻,長期積累的環境問題尚未解決,新的環境問題又在不斷產生。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布局拓展為五位一體,這就把保護環境提到了新高度。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破解環境保護難題,必須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讓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得益彰。
從宏觀來看,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如果不顧長遠發展而對資源過度開發,就會損害子孫后代的生存環境,破壞生產力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應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合理開發和利用各種自然資源,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給環境、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復空間。從微觀來看,堅持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一把標尺,公平地衡量每個市場參與者,規范其生產經營行為和競爭方式,有助于市場秩序建設。雖然保護環境在短期內會提高生產經營成本,但從長期看,將使各種自然資源得到更充分和持久的利用,生產力會得到更好保護和發展,有利于整個社會的長遠發展。具體來說,保護環境對發展生產力的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產業布局優化。嚴格執行“誰破壞誰修復、誰排污誰付費”的原則,一些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產能力將被淘汰。與此同時,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服務業和有利于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產業將獲得有利發展機遇、實現快速發展。來自市場競爭的壓力使得市場主體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進而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產業布局優化,市場主體的核心競爭力也會進一步提升。這些將為生產力發展提供穩定持久的動力。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 ai fan g.com
拓展新的市場空間。淘汰落后產能、建設環保新項目以及生態環境治理,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同時,改善生態環境將為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提供廣闊發展空間。例如,“十一五”期間,在調整優化能源結構過程中,可再生能源發電比重有較大提高,到2013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占總發電裝機比例已近30%,相關上下游產業也有了長足發展。通過積極發展環保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環保服務業,支持各類企業參與污染治理,促進環保產業發展,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環保企業和企業集團,在可以預見的將來,環保產業將成為具有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新興支柱產業。
促進科技創新。目前,水、大氣、土壤等污染比較嚴重,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集中出現。因此,全面改善生態環境是一項艱巨而龐大的系統工程,必須依靠科技創新推進。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涉及生物、材料、電子等眾多高科技行業,需要企業、大學、科研機構等多個部門通力合作,集中力量組織攻關。在保護生態環境、解決環保問題的過程中,許多新型專利、應用技術將被創造出來,這些科技創新又會應用到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引領高科技產業發展,并帶動整個科技發展和經濟繁榮,為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 本文+內-容-來-自;中^國_碳+排.放_交^易=網 t a n pa ifa ng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