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德尚玉 實習生陳科宇
北京報道6月29日,生態環境部召開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趙群英在發布會上表示,生態環境部將推進“兩打”專項行動(“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專項行動)縱深發展。生態環境執法工作已經實現或正在實現由“人防為主”轉向“技防優先”,在科技賦能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要充分運用環評審批排污許可、固廢管理、環境統計等數據
平臺,進一步聚焦重點行業危險廢物排放,精準鎖定企業危險廢物違法問題線索,嚴厲打擊犯罪行為。對自動監測數據領域也是這樣。”趙群英說。
據趙群英介紹,“兩打”專項行動的深入開展,有力打擊了重點領域環境違法犯罪行為。自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國生態環境部門共查處涉危險廢物違法案件15093件,罰款13.21億元,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環境犯罪案件2599件。查處自動監測數據環境違法案件3267件,罰款是3.76億元,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472件。
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行為“零容忍”
趙群英表示,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自動監測數據質量,始終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行為“零容忍”,保持著從嚴懲處的高壓態勢。
據趙群英介紹,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手段很多,按照自動監測設備工作環節來看主要分三類:
第一個環節是采樣和預處理的環節。常見手段有采用遮擋、堵塞等方式干擾采樣環境,將污染物繞過采樣口排放,破壞、損毀采樣設備管線,更換或預處理監測樣品等。相比較而言,這個環節的問題現場檢查較容易發現。
第二個環節是儀器的分析環節。這一造假手段有一定的“科技含量”,需要專業能力強的執法人員才能夠查出來。常見手段有改動儀器設備運行狀態,修改設備參數,植入遙控、模擬等造假軟件。
第三個環節是數據傳輸環節。常見手段是修改數采儀接收數據量程,破壞通訊線路,衰減傳輸信號,影響傳輸設備等。
趙群英說:“ 為保障自動監測數據真實準確,生態環境部保持打假高壓態勢,露頭就打。”
據趙群英介紹,判斷一個企業是否達標,需要綜合判斷,包括檢查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用電、投藥量情況等,使得企業不能造假。生態環境部將繼續做好指導督促,不斷推動落實《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標記規則》,減少數據問題,并制定更多執法指南。
執法工作正實現“人防為主”轉向“技防優先”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污染源在線監控、無人機“天眼”、衛星遙感監測等技術開啟了智慧環保監管新模式,能夠協助破獲常規執法手段難以發現的環境違法
案例。
趙群英表示,生態環境部在重點地區的監督幫扶工作當中探索實現了科技信息化助力非現場執法,通過創新、創立空天地一體化的環境問題發現機制,線上遠程監督幫扶取得比較成功的應用。
據介紹,從2022年5月份開始,生態環境部向相關城市推送問題線索企業2萬余家,經過地方現場的檢查核實,問題發現率在70%-80%,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其他領域,生態環境部也在探索新技術對執法工作的支持,在水領域的指紋技術,在固廢領域如何應用環評、排污許可、固廢管理等信息系統、大數據,來發現危廢處理處置在哪些方面存在問題。
“生態環境執法工作已經實現或正在實現由‘人防為主’轉向‘技防優先’。”趙群英說。據趙群英介紹,在科技賦能大氣污染防治方面,生態環境部取得了以下成果:
第一,生態環境部研究建立了一整套問題線索識別的技術方法,利用衛星遙感、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地面微站、污染源自動監測、用電用能等技術手段,融合排污許可、行政處罰、信訪舉報等,來發現識別重點行業排放大戶的違規排放。
第二,生態環境部開發了信息化的支撐平臺,組織評估中心、衛星中心、環科院、監測總站和信息中心,開發了40多個問題線索識別模型,關聯匹配49類數據,通過模型計算來發現問題。同時,生態環境部通過平臺向地方推送問題,地方排查整改,然后現場查辦的結果反饋后再去核驗,形成一個閉環。如此便實現了問題區域動態確定,問題線索一鍵生成,排查情況實時報送,檢查結果一圖統攬。大氣執法監管的信息化、智慧化的體系已經初步形成。
第三,生態環境部引領帶動了一批地方借鑒相關模式做法創新監管方式,使科技賦能執法工作,使得執法效能得到極大提升。比如山東、江蘇等省打造的自動監控、用電用能等信息融合的環保監管體系,通過推送問題線索,大幅減少了現場檢查的頻次。河北把重點企業的DCS系統也引到執法監管平臺當中,實時監控企業的生產狀況。河北邢臺信都區建立了高值區溯源類腦指揮平臺,今年該區辦理的涉氣行政處罰案件中,30%的線索靠平臺來推送。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