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由山西省能源局、、清華大學山西
清潔能源研究院、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數字雙碳科技(合肥)有限公司主辦的“
碳足跡洞察與價值鏈共建研討會”在山西太原召開。山西省能源局二級巡視員張清田致辭。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減少
碳排放是當務之急。近年來,碳足跡作為此前在環境、環保、科研領域的專業術語,如今逐漸走進公眾熱議的話題圈,成為個人、企業、活動對環境影響的重要指標。與傳統
碳排放不同,碳足跡的計算是包括一件產品從原材料開采、加工、制造、使用、再用到廢物回收、處理等全生命周期所有溫室氣體排放。不僅是產品本身,還包括產業鏈、供應鏈的全部碳排放。碳足跡生命周期評價是引領和促進全產業鏈
綠色低碳轉型,提高產業國際市場競爭力的核心路徑和重要抓手。
“雙碳”目標下,國家層面積極開展碳足跡指導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已成為重要方向和步驟。《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提出“構建綠色低碳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任務要求。今年6月,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15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清單式列出二十二項主要任務,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明確“任務書”和“施工圖”。促進生活生產方式綠色轉型,增進國際交流互信,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和“雙碳”目標實現。
碳足跡越來越多的影響著人們日常衣食住行,改變著人們生活、消費習慣。近年來,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在碳足跡工作發力,同時越來越多企業鼓勵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共同參與碳足跡管理,從原、輔材料的采購、生產、使用到最終使用后的處理和回收,全面掌握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情況。
在開展數字低碳生態系統工作、碳足跡熱度不斷增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關于環境和碳排放的相關體系還不夠完善,缺乏統一標準。產品碳足跡很難追溯到生命全周期的所有環節。缺乏相應政策和激勵機制,企業和個人在減少碳足跡上動力不足。國內標準和國際標準的互信互認還有待提升。
今天的研討會召開恰逢其時,很榮幸邀請到了來自科研院校、核心企業的各位代表,分別就國內外產品碳政策標準重點行業,碳足跡核算、碳足跡認證、認可體系建設等方面進行廣泛探討,為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和國際競爭力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撐。希望大家充分溝通,建言獻策,共同交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新方向、新思路,通過研討交流和合作創新,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可持續性。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