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應大力發展
綠色低碳經濟,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
碳中和促進可持續發展。
ESG理念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踐行ESG理念將進一步促進我國在環境、社會、治理等多維度均衡發展,助力“3060”雙碳目標的實現,也為經濟社會創造更多的創新發展機遇。
4月25日,2024中關村
論壇年會-ESG賦能全球可持續發展活動在
北京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召開。
會議聚焦ESG體系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引擎,深入剖析其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之間的緊密聯系,并探討ESG如何為經濟發展和企業成長注入新動能,共筑綠色未來。本次活動由清華大學全球證券市場研究院、中關村發展集團主辦,由中國碳中和五十人
論壇、中關村國際會展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承辦。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碳中和五十人論壇主席杜祥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全球證券市場研究院院長楊之曙等眾多ESG相關研究機構、高校、上市公司、知名企業的領導、
專家、嘉賓等參加活動。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中國碳中和五十人論壇聯席主席金涌分享了《碳中和與新質生產力》的主題發言。他談及,碳中和是國家一個重要的舉措,預計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是推動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大事。隨后,他分享了中國實現碳中和要面臨三大挑戰:
第一,排放量大。2022年,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130億噸,如此大的排放量增加了實現零碳化的難度。
第二,時間很短。比如,我國要求從2030年至2060年,30年之內完成從最高到零。
第三,困難更大。2050年,我們要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人均GDP需要從現在的1.2萬美元上升至4萬美元甚至更高,而經濟發展所需能耗大、產值低。因此,發展新質生產力顯得尤為重要,既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又可以推動經濟的發展。我認為,實現碳中和目標,首先要進行產業轉型;其次要打造一個零碳的電力供應系統,通過我國具有優勢的光電、風電、水電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未來,人類能源的解決方案可能是“再生能源+儲電”,由此組成智能電網支撐整個經濟能源的需求。碳中和的實現是四個時代的變化,第一個是從工業化時代轉變為信息化時代,也可以說是新質生產力。第二個是實現可再生能源主導的時代,從化石能源變為風能、光能、水能等。第三個是要把化石作為材料,把碳保存在材料里。第四個是循環利用。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