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江河交匯,山水城林,自然稟賦得天獨厚。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鎮江,肯定鎮江的低碳發展“卓有成效,走在全國前列”,要求鎮江“繼續努力,為全國生態文明作出更大貢獻”。
自成為全國低碳
試點城市以來,鎮江持續探索
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十年之間,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0.7%,單位GDP能耗下降37.7%,單位GDP二氧化
碳排放下降50.4%,PM2.5年均濃度下降50.3%,優良天數比率上升19.8個百分點,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和
碳排放強度大幅降低“三個同步”。
市委書記馬明龍說,總書記的諄諄囑托激勵著我們在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上奮勇前進。鎮江將堅決扛起“雙碳”戰略使命、持續探索“雙碳”落地路徑、廣泛凝聚“雙碳”行動共識,在生態文明建設上作出更大貢獻。
探路“碳”路,鎮江正逐綠攀高向未來。
探路“碳”路
十年探尋綠色轉型之道、減污降碳之策,是怎樣的堅持?
時間回到2012年12月,鎮江成為第二批國家低碳試點城市之一。彼時,低碳城市沒有成功典型,綠色發展也尚未形成成熟理念;另一方面,鎮江雖然擁有獨特的生態稟賦,但產業結構長期偏重偏化,如此基礎如何在低碳發展上大有作為?
面對質疑,鎮江鼓足勇氣,大膽探索,既咬定生態不放松,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又不斷創新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式,深化沒有堅守就會朝令夕改、難成大事,沒有創新就會固步自封、停滯不前的理性認識,闖出了在堅守中創新、在創新中堅守的新路子。
提出碳峰值,建設碳
平臺,實施碳評估,開展碳考核。一時間,鎮江先行先試、敢作敢為,很多舉措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開創先河。
城市碳排放核算與管理平臺(簡稱“碳平臺”)便是全國首創,綜合運用多種信息化技術,構建起覆蓋全域的智能化碳排放數據收集、分析系統。近年來,碳平臺持續優化升級,打通了碳排放數據壁壘,激活碳排放數據價值。
今年,碳平臺又“解鎖”新功能——開通企業端,深入企業的車間、工段、設備,實時追蹤、分析能源流、碳排流,同時為企業提供可視化分析界面。
深秋時節,鶴林水泥廠區內大片綠植依然茂盛,生產線因“碳管家”賦能,注入了更多綠色動能。4500噸/天的生產線上,操作工畢仁源正盯著電腦屏幕上的綠色圓點,“一個綠色圓點代表一臺設備,生料的30%-40%是來自廢棄物循環利用。”他點擊鼠標進行生料磨操作,水泥廠的綠色生產從第一道工序開始。
與之相呼應的是,“數字孿生生產線”同步運行。“我們實現了5秒采集一次用電數據、8小時上傳用能情況。哪里能耗高了、碳排放高了,企業端的平臺數據都有反饋,我們再有針對性地改進提升。”鶴林水泥總經理助理盛新軍打開系統,“反映‘碳家底’的線條平穩,就表示我們的運行平穩!”
把抽象的碳排放,變成可觀可感、可考核,體現政府治理能力的“指揮棒”作用,在鎮江,這一目標正日漸成為現實。 截至目前,碳平臺共計接入全市2601家規上企業用能數據,其中102家重點碳排放企業實現用能數據的采集、動態監測分析和
碳資產管理。
基于碳平臺,我市對重點企業的碳排放實時監控,引導企業進行碳資產管理,同時以縣域為單位,實施碳排放總量和強度的“雙控”考核,較早地形成一套“綠色政績”考核體系。
2016年,首屆國際低碳大會在鎮舉行。大會以“技術創新、共享低碳”為主題,吸引了全球眾多相關機構和企業參加,展示低碳技術,交流低碳成果,共享低碳機遇。隨后,大會每年一屆,不斷創新發展,至2021年已是第五屆。今年10月26日以“綠色轉型,低碳發展——強產業鏈 聚供應鏈”為主題的碳達峰
碳中和2023金山峰會啟幕。
舉辦國際低碳大會既是創舉,也是“碳”路。綠色低碳建設的探索和嘗試,由此得以展開、論證與落地。2016年,大會首次發布低碳發展“鎮江指數”;2017年,大會引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并與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2018年,大會推出《低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這是國內首個評價設區市低碳城市建設的標準……
低碳路上,鎮江的探索幾經波折,幾多成敗,但試點示范意義顯而易見。不久前,央視、《人民日報》等媒體紛紛點贊鎮江“光儲充”一體化,通過建立
清潔能源“利用、儲存、再利用”的循環生態鏈條,助力電動汽車從“低碳”走向“零碳”。
從試點到示范,低碳鎮江漸入佳境。鎮江一系列探索實踐也廣泛吸引國際目光,被認為豐富了全球氣候治理的“中國方案”。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曾指出,鎮江的低碳經驗對全球都有借鑒意義。
逐綠攀高
試點建設低碳城市,除了改善環境、提升生態外,鎮江實踐更重要的目的還在于,探索一條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曾經“靠江吃江”的產業布局,一度令鎮江遭遇“重化圍江”的困擾。“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市委、市政府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治理污染,全面取締長江水上過駁作業,1個省級園區被取消化工園區定位,累計依法關停化工企業500多家。如今,企業數量已銳減80%以上的鎮江化工產業,逐漸邁向綠色高端,質效提升明顯,應稅銷售、稅收分別較2016年增長1.75倍、4倍。
位于鎮江新區新材料產業園的優利德(江蘇)化工有限公司,是化工企業綠色發展的標桿。隨著氯化石蠟產業鏈延伸項目建設步伐的加快,一個新標桿正“拔地而起”。
老廠區2公里之外的項目現場建設正酣,一座現代化工廠呼之欲出,預計11月份可以生產。“新項目自動工之日起,就融入了‘新概念工廠’的理念,我們的目標是建成化工行業中自動化程度領先的工廠。”優利德(江蘇)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維護處經理張軍輝,將新項目的第一重標桿意義和盤托出。新項目投產后將構建起“企業版”循環經濟——產品氯氣是劇毒氣體,“就地轉化”可以有效降低運輸風險,而且氯化石蠟生產過程中“三廢”少、能耗低,契合綠色環保的發展要求。
在逐綠向高的道路上,創新發揮了最大力量。
一方面,制度創新倒逼發展方式轉變。自2015年獲得地方立法權后,我市圍繞生態保護綠色發展,制定出臺《鎮江市長江岸線資源保護條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規。2018年,全市根據保護條例主動騰退18公里長江岸線并恢復生態,同時提高港口利用效率。今年1-8月,我市港口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67億噸,同比增長13.60%。
另一方面,鎮江通過創新發展和使用智能技術、低碳技術、綠色技術,轉變工業生產方式。十年來,鎮江在低碳技術領域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技術發明)二等獎3項,江蘇省科學技術獎53項。
你能想象嗎?上海食客壽司盤中的一塊干冰,可能出自鎮江一家火電廠的煙囪。這一“奇思妙想”源自江蘇華電句容發電有限公司在碳循環利用中的技術創新。
除了傳統的脫硫脫硝外,企業還配備了
碳捕集設施,把廢氣中的二氧化碳捕捉固化為食品級干冰,純度可達99%以上。
在碳捕集生產車間里,一塊塊冒著“白煙”的干冰從管道落入藍色的食品箱中,最終打包配送給商家。這一項目總投資約3000萬元,可年捕集二氧化碳10000噸。
近年來,鎮江聚力培育高含綠量、高含新量、高含金量的“四群八鏈”新興主導產業。今年1-9月,“四群八鏈”分別完成應稅銷售3058.7億元、2559.8億元,占規上工業比重的76.7%和64.2%。
轉型力量、市場力量、創新力量、綠色力量,鎮江對綠色低碳的探索實踐,使得創新發展、綠色發展的理念真正落地,進而讓高質量發展活力迸發。
短板長項
600萬千瓦時,這是科萊恩特殊化學品(鎮江)有限公司全年的用電量。今年,這些用電需求全部由綠電滿足,為此企業將直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約2800噸二氧化碳當量。
隨著“雙碳”戰略落地,越來越多的鎮江企業“逐綠前行”。目前,科萊恩特殊化學品、愛思開新材料、索爾維化學、巴斯夫化學等4家企業,已實現100%綠電供應。
來自鎮江供電公司的數據顯示,自2021年9月全國范圍內啟動綠電交易以來,鎮江全市綠電交易量已達到1.8億千瓦時。今年1至9月,我市116家企業參與綠電交易、戶數同比增長892%,交易電量0.73億千瓦時、交易電量同比增長248%。其中,37家企業購買了綠證,綠證成交8.3萬張。
綠電涌動的鎮江,曾經是煙囪聳立的火電大市,火力發電耗煤每年達到1673萬噸。2012年8月,鎮江赴國家發改委進行低碳試點城市的申報答辯時,
專家組在肯定試點建設方案的同時提出,鎮江自然環境良好,但碳排放具有一定強度,要應對好火力發電帶來的減碳壓力。
近年來,鎮江能源變革堅持穩基礎和調結構并重,分布式與集中式并舉,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截至今年8月,全市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186.4萬千瓦,比“十三五”末增長87.6%。
除了光,水也在助力鎮江構建多元化儲能體系。“十四五”是碳達峰也是抽水蓄能發展的關鍵期和窗口期,作為抽水蓄能電站自然資源和地理條件相對優越的城市,鎮江正抓住機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打造省級抽水蓄能電站集群。除了目前在建的句容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列入規劃布局的還有句容石碭山、韋崗青山湖、韋崗永興壩等3座共5個點位的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儲能總規模可達640萬千瓦。
水成綠色發展之源,水也因綠色發展可親。臨江而立的鎮江,近年來水環境也從“短板”變“長項”。近日,長江航運公安局鎮江分局民警在轄區開展水上巡邏時發現江豚群,這已是今年以來第7次在巡邏時發現江豚群。
從江豚幾乎絕跡到江豚頻頻戲水,隨著長江大保護戰略落地生效,鎮江長江段水環境越來越好。回首治水之路,鎮江人都有心得:“問題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持續抓“根源”,調結構優產業治污染,換來水清岸綠美景。
在今年全國81個低碳試點城市建設評估中,鎮江市被評為優良等次,位列第十四。藍天和碧水之間,生態宜人、生活美好值得期許,“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更讓人滿懷信心。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