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第一欧美日韩中文,91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久久永久免费

“三生”(生產、生活、生態)聯動減碳,“雙碳”未來可期

文章來源:光明網陳開江2023-04-07 10:26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統籌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和綠色低碳發展,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當前,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關鍵是抓好“三生”(生產、生活、生態)聯動減碳。在我國,生產、生活、生態領域里“雙碳”目標建設進展不平衡不充分。以“三生”聯動減碳,可以有效刺激綠色低碳產業的市場需求,緩解當前綠色低碳產品的產銷壓力,實現綠色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
 
  待補短板:支撐欠缺、意愿不足、后續乏力
 
  生產減碳協同支撐欠缺。當前我國生產領域綠色能源轉型步伐較快,已取得重大進展。但存在部分企業和群眾被動參與和參與動力不足的問題,部分綠色低碳產品面臨產能相對過剩、產品積壓的難題。這在新能源車領域表現得尤為突出。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1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降6.3%,環比下降49.9%,僅有40.8萬輛;2月雖有所回暖,但是增幅和總量均不及預期。部分綠色低碳產品的創新消費場景不足,生產端與消費端的供需銜接匹配不夠充分。部分城市生產空間過度集中,生活空間較為密集,未能充分發揮出生態資源的碳匯固碳功能。
 
  生活低碳消費意愿不足。當前部分群眾對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節能減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綠色低碳產品的消費意愿不高,亟待突破群眾生活消費參與“雙碳”不足的困境。我國綠色能源供給與傳輸建設已取得顯著成效,但綠色能源產品在生活領域的應用和推廣力度亟待加強,生活用能電氣化水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生態碳匯資金后續乏力。我國生態領域的碳匯資金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但因疫情沖擊地方財政緊張,建設資金的可持續性投入壓力加大。林草等生態碳匯資源大多目前主要發揮著碳匯固碳功能,未能充分發揮出綠色景觀、生態旅游等作用,缺乏資金支持的生態碳匯固碳建設面臨后續推動乏力、停滯不前的風險。
 
  實現路徑:多措并舉,在聯動上下功夫
 
  推動生產降碳與生活消費、生態碳匯聯動發展。一是助推綠色低碳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產銷互動。鼓勵生產者通過大數據等技術手段調研消費者綠色低碳產品的消費偏好和消費傾向,突破產品的技術與應用推廣瓶頸,探索綠色低碳產品生產消費新模式;推動綠色低碳產品的電氣化、儲能化和智能化,支持其應用場景創新和關鍵技術攻關,加速儲能技術的產業化應用,提升綠色能源的消納和存儲能力。二是提升終端能源消費領域的電氣化水平。在企業、居民可承受情況下,盡可能利用綠色清潔能源,大力推動電能替代工作,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耗中的占比。三是推動產品生產和綠色低碳深度融合。將綠色低碳融入農業、加工業等產業鏈,研發推出綠色低碳新產品,不斷催生綠色低碳經濟新業態;推動發展生態碳匯相關產業,鼓勵企業研發應用碳捕集、利用與封存設備,將排放碳的工廠變成碳匯生態工廠。四是加強生產空間內外的“三生”聯動。推動生產空間內低碳生活、生態碳匯功能的綜合開發利用,實現低碳生產與低碳生活、生態碳匯互聯互融。推動生產空間與生態空間均衡協調分布,充分發揮生態空間的匯碳固碳效用。
 
  推動生活消費有效支撐低碳生產、生態碳匯。一是構建綠色低碳消費體系。通過完善綠色金融、綠色稅收等配套政策體系,構建低碳綠色產品標識制度,促進綠色低碳產品消費;健全綠色低碳產品在群眾生活消費中的推廣配套制度體系,培育和帶動綠色低碳產業市場需求,拉動綠色低碳產品消費。二是推動綠色低碳產品廣泛融入群眾生活。支持企業研發滿足群眾生活需要的低碳文化教育產品、低碳康養產品、低碳體育運動產品、低碳工藝產品等,打造知名品牌,積極提升綠色低碳產品的生活服務與文化教育功能。三是推動構建綠色低碳交通體系。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力度,做好與電力部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協同推進工作,推動充電樁建設與新能源汽車儲能技術創新協同發展;科學規劃布局城市生產空間和生活空間,做好城際高速鐵路和軌道交通線路與站點的選址建設工作,壯大居民綠色出行規模。四是培植群眾綠色低碳產品消費意愿。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公益廣告、電視等媒介,宣傳普及氣候變化的危害和低碳消費理念,提升群眾的節能環保意識,鼓勵群眾消費綠色低碳產品。
 
  推動生態碳匯充分融入生產降碳、生活消費。一是科學實施礦山、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資源開發與碳匯功能修復工作。推動生態資源在為生產生活有序提供自然資源獲取生態補償的同時,修復并持續提升其碳匯固碳能力。二是推動生態碳匯與碳排放權掛鉤。支持生態增匯項目融入碳交易市場,探索森林等碳匯資源的價值實現和補償機制;構建碳排放權抵消機制,推動生態碳匯固碳與碳排放企業植綠補償對接,鼓勵支持排放碳的生產企業種植或支付補償金讓專業公司代種林草等碳匯資源,獲取相應碳排放權。三是鼓勵地方依托生態碳匯資源開發旅游產業。支持地方在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同時,劃出一定區域有序發展限定客流量的生態旅游,提取相應旅游收入支持生態碳匯固碳項目。四是推動生態空間與生活空間聯動建設、融合發展。大力建設綠色低碳宜居城市、宜居和美鄉村,積極推進森林城市建設、鄉村綠化美化工作,將宜居生活與生態碳匯融為一體;深入開展群眾性義務植樹活動,多形式多途徑將增綠增匯融入群眾生活。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8CJL031]、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ZD095]階段性研究成果)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 a i fang . com



  作者:陳開江(重慶財經學院綠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羅胤晨(重慶財經學院綠色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

省區市分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省會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場,碳平臺)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莊保定、山西太原、內蒙】東北【黑龍江哈爾濱、吉林長春、遼寧沈陽】 華中【湖北武漢、湖南長沙、河南鄭州】
華東【上海、山東濟南、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溫州、福建廈門】 華南【廣東廣州深圳、廣西南寧、海南海口】【香港,澳門,臺灣】
西北【陜西西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新疆烏魯木齊、青海西寧】西南【重慶、四川成都、貴州貴陽、云南昆明、西藏拉薩】
關于我們|商務洽談|廣告服務|免責聲明 |隱私權政策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網站地圖
批準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信息部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指導單位:發改委 生態環境部 國家能源局 各地環境能源交易所
電話: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國家工信部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6041442號-7
中國碳交易QQ群:?6群碳交易—中國碳市場??5群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strong id="j0xlh"><bdo id="j0xlh"></bdo></strong>

<strong id="j0xlh"><i id="j0xlh"></i></strong>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微博| 泸定县| 阿拉善左旗| 共和县| 晋州市| 信宜市| 花莲市| 阿合奇县| 濮阳市| 临澧县| 南昌市| 绍兴县| 集安市| 广安市| 漠河县| 富宁县| 浙江省| 内丘县| 易门县| 桓仁| 平顺县| 青川县| 琼结县| 汽车| 塘沽区| 岢岚县| 温州市| 兴城市| 达拉特旗| 庆安县| 斗六市| 清远市| 海宁市| 荃湾区| 东源县| 黎城县| 兴城市| 宁化县| 嘉祥县| 衡山县| 会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