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發〔2021〕40號)和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冀傳〔2022〕1號),以及市委、市政府印發的《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若干措施》(唐傳〔2022〕4號)等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結合豐潤區實際,提出如下若干措施。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認真落實省第十次黨代會、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區第五次黨代會以及區“兩會”要求,按照省生態環境廳“4421”、市委“33458”和區委“114658”工作思路,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為工作方針,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加快建設生態環境支撐區和繁榮舒適美麗的“唐山城市副中心”。
到2025年,全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
碳排放較2020年下降比例確保完成市下達指標任務;全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達到38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70%以上;轄區內陡河輸水河段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水體標準,還鄉河出水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水體標準,泥河水質穩定達到Ⅴ類水體標準;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全部消除黑臭水體,土壤污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顯增強,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到2035年,廣泛形成
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豐潤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二、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一)深入推進碳達峰行動。以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領域和鋼鐵、建材等行業為重點,開展碳達峰行動。根據環境績效和能效,探索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煤炭消費限額、能耗總量為依據的產量約束機制。爭創低碳和適應氣候變化
試點縣區。健全排放源統計調查、核算核查、監測監管制度,將溫室氣體管控納入環評管理。加快形成綠色
低碳生活方式。
(二)聚焦國家重大戰略打造綠色發展高地。推動高質量承接京津疏解產業,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化區域協同發展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完善協同執法、環評會商機制。
(三)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加快煤炭減量步伐,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大力發展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堅持“增氣減煤”同步,加強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
(四)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嚴把項目準入關口,對不符合規定的項目堅決停批停建。嚴禁新增鋼鐵、焦化、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煤化工產能,合理控制煤制油氣產能規模。
(五)推進清潔生產和能源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加快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改造,依法開展自愿性清潔生產評價認證。推動創建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加強重點領域節能管理,加快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到2025年,全區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率確保完成市達任務。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
(六)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嚴格落實好市級差別化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要求,嚴格規劃環評審查和項目環評準入,開展重大經濟技術政策的生態環境影響分析和重大生態環境政策的社會經濟影響評估。
三、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
(七)助力打好穩定“退后十”攻堅戰。聚焦產業、能源、交通運輸和用地結構調整,開展重點行業資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對標行動,深入推進“創B爭A促引領”專項行動。堅決打贏治理措施落實“攻堅戰”、重點問題整改“殲滅戰”、重點企業治理“阻擊戰”、重點時段管控“遭遇戰”、重點區域治理“陣地戰”、擴大生態容量“持久戰”、環保監督執法“白刃戰”、凝聚合力共識“宣傳戰”,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到2025年,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綜合指數排名退出全省后三十位,助力唐山市穩定退出全國后十。
(八)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聚焦秋冬季細顆粒物污染,加強大氣污染綜合治理。調整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強化區級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體系,實施重點行業企業績效分級管理,依法嚴厲打擊不落實應急減排措施行為。到2025年,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控制在0.9%以內。
(九)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戰。聚焦夏秋季臭氧污染,大力推進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減排。安全高效推進重點行業領域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實施原輔材料和產品源頭替代。鞏固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成效,加強工業爐窯綜合治理。開展涉氣產業集群排查及分類治理。到2025年,全區重點工程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減排量分別完成市達目標。
(十)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深入實施清潔柴油車(機)行動,分步實施老舊柴油貨車淘汰、限行,提高機動車監管能力。加大
清潔能源汽車推廣力度,在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用車單位開展換電模式電動重型貨車、燃料電池重型貨車試點示范。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公務用車電動化進程。到2025年,全區重點用車單位
新能源重型貨車運輸比例顯著提高。
(十一)加強大氣面源和噪聲污染治理。強化施工、道路、礦山、堆場、裸露地面等揚塵管控,推廣低塵機械化濕式清掃作業。加強城區綠化控塵工程建設。深化餐飲油煙污染和惡臭異味治理。強化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管控。到2025年,大型規模化養殖場氨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加快解決群眾關心的突出噪聲問題。
四、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
(十二)打好城區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配合市持續推進全域治水、清水潤城續建工程和后續掃尾工作。全面完成市政合流制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加強農業農村和工業企業污染防治,有效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因地制宜開展水體內源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到2024年,城區建成區動態消除黑臭水體。
(十三)鞏固提升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完善地表水型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隔離防護設施,推進農村“千噸萬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識標牌建設。到2025年,城市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Ⅲ類。
(十四)強化陸域、河流污染協同治理。開展入河排污口“查、測、溯、治”。到2025年,基本完成主要河流干流及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推動陡河等重點流域綜合治理,加強固定污染源總氮排放控制和面源污染治理。
五、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
(十五)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農村黑臭水體實現動態清零。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和農膜回收行動,整區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到2025年,完成97個村莊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市達目標要求,化肥利用率達到43%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
(十六)推進鄉村生態振興深入開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聚焦補齊鄉村生態環境突出短板,深化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整治。
(十七)推進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實施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依法推行農用地分類管理制度,防范農用地污染風險。
(十八)有效管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嚴格建設用地土壤環境準入管理。從嚴管控農藥、化工、焦化等行業重度污染地塊規劃用途,推進騰退地塊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到2025年,建設用地土壤污染修復和風險管控措施實現全覆蓋。
(十九)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配合市開展“無廢城市”創建。提高固體廢物綜合治理能力。
(二十)強化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配合市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強化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補給區保護,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劃定及污染風險管控。加強地下水環境監測。實施水土環境風險協同防控。
六、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安全
(二十一)持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治礦一體推進。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弘揚塞罕壩精神,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推進重點河庫保護修復。推進城區生態修復。大力開展森林撫育,努力提升森林質量。到202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40.4%,濕地保護率達到40%。
(二十二)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加強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加大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拯救力度。加強生物遺傳資源保護與管理,嚴格外來入侵物種防控。
(二十三)強化生態保護監管。配合市加強重點區域流域、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重點生態功能區等生態狀況監測評估。加強自然保護地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
(二十四)嚴密防控環境風險。開展涉危險廢物涉重金屬企業等重點領域環境風險調查評估,完成重點河流突發水污染事件“一河一策一圖”全覆蓋。開展涉鉈企業排查整治行動。到2025年,重點行業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下降比例確保完成市下達指標任務。健全突發環境事件跨縣區級聯防聯控機制。加強新污染物治理。確保核與輻射安全。
七、提高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
(二十五)強化生態環境法治保障。配合市推動《唐山市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等地方立法,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深化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強化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推行排污許可證“一證式”管理,配合市級建立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推進監管、監測、監督有效聯動。依法嚴厲打擊涉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環評、監測等領域弄虛作假行為。
(二十六)完善生態環境經濟政策和投入機制。實施降碳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立排污權政府儲備制度,推動
排污權交易市場健康發展。完善生態環境效益共享、建設保護成本共擔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加強轉移支付分配與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相銜接。綜合運用土地、規劃、金融、
價格等政策,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領域。鼓勵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探索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資源、產業開發項目一體化實施的組織方式。
(二十七)實施環境基礎設施補短板行動。構建集污水、垃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于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形成由城區向建制鎮和鄉村延伸覆蓋的環境基礎設施網絡。開展污水處理廠差別化精準提標。加強農村生活污水設施運行維護。
(二十八)構建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科技體系。建立健全基于現代感知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實現環境質量、生態質量、污染源監測全覆蓋。加強生態環境科技支撐。加快智慧環保體系建設,推進精準減排管控
平臺建設與應用,實現市、區統一調度指揮的生態環境監管機制。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八、保障措施
(二十九)加強組織領導。全面加強黨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進一步完善區負總責,鄉鎮落實的攻堅機制。加快構建減污降碳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的制度機制。研究制定強化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有關措施。
(三十)強化責任落實。各級黨委、政府要嚴格落實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把解決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長期堅持、確保實效。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區政協、區法院和區檢察院各負其責做好相關工作。各有關部門要全面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三十一)強化監督考核。完善大氣、水、土壤、生態督查考核工作制度。深化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強化考核結果運用。
(三十二)強化宣傳引導。廣泛宣傳生態文明理念,講好生態文明建設“豐潤故事”。發展壯大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力量,深入推動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完善生態環境信息公開和有獎舉報機制。
(三十三)強化隊伍建設。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統籌保障執法用車和裝備,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建設,對污染防治攻堅戰成績顯著、貢獻突出的先進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表揚獎勵。(豐潤區人民政府網)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