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最大的潮流就是
碳中和,這也正成為促進科技創新落地的最大場景。展望未來,
碳中和將成為一個長潮,在30~40年的過程中,掀起技術迭代更新的巨浪。
“碳中和對中國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會給中國經濟帶來3~4倍的增長。”
在12月4日舉辦的“中國發展高層
論壇青年企業家峰會”上,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做出上述預測。他認為,作為發展中國家,當前,中國GDP仍保持中高速增長。以2020年為基數,到2050年,中國GDP大約增長3.5倍左右。而在一次能源消耗不變,
碳排放降至零或者下降90%(有10%的森林
碳匯空間)的場景下,中國還會迎來更大的經濟增長空間。
“這一增長空間,正是零碳科技創新賦予的。下一步,無論是提升太陽能光伏效率、降低電解鋁制氫成本,還是支持新型儲能、熱泵技術發展,都離不開科技進步。”朱民稱。
他認為,當今世界最大的潮流就是碳中和,這也正成為促進科技創新落地的最大場景。展望未來,碳中和將成為一個長潮,在30~40年的過程中,掀起技術迭代更新的巨浪。
與此同時,由于碳中和體現在能源生產、輸送、配置、使用的全流程和多個微觀場景,朱民表示,碳中和推動的科技創新,不僅體現在從煤電、天然氣電到風電的能源結構轉型過程中,還體現在汽車、建筑等傳統產業的變革的方方面面,更會推動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化技術的應用。
朱民分析了中國碳排放的情況。他表示,中國碳排放會在2030年達到峰值,然后逐漸往下走,下降的速度將會很快。碳中和對中國意味著:一次能源消耗不變,而碳排放下降為零,或下降90%,剩下10%為森林碳匯。比如碳中和要推進零碳科技創新,那太陽能光伏效率提升就非常重要,要從20%提高到30%。此外,氫能源是未來主要能源之一,成本下降很重要,包括氫原料電池、核聚變以及電池、儲能、熱泵等都需要推進科技創新。“中國的能源結構會發生根本性變化。”
在
新能源理論研究方面,中國發表的
論文質量在全球領先。朱民舉例稱,在太陽能方面,中國發表的頂端
論文數量全球領先;在風能方面,中國發表的論文數量也處于領先地位,英國位列第二;在地熱能源利用方面,中國發表的論文數量居于全球第一,美國次之;在生物能源領域,中國僅次于美國,位列第二。
朱民表示,在把能源結構創新運用到實際的過程中,數字化至關重要。在未來的新能源體系里,能源供給將發生根本性變化,光伏能源、風電、氫能、儲能是核心。同時,外面輸送網系統也會發生根本性變化,比如中國智能網通過邊緣計算的傳播、電子電力、云等,在應用上是完全的智能系統。
綠色建筑、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要通過數字化、智能化來發展和協調,這是巨大的場景。
理論研究的突破是科技創新落地的基礎。但由于科技創新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蘊含多重風險,朱民認為,推動碳中和相關的科技創新,離不開金融支持。
“現在業界達成的共識是,碳中和相關科技已有1/3成型、1/3在研究過程中,還有1/3處于未知狀態,這就需要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中,充分發揮國家和市場的力量,形成支持的合力,并充分發揮長期的資本投資,PE/VC的作用。”朱民稱。
朱民也表示,在金融領域,碳中和所帶來的投資機會是巨大的,而在這巨大的投資規模中,科技創新的相關投資就占據一定比例。
清華大學的一個研究報告顯示,在中國,如果以2℃為目標,能源基礎設施投資會達到100萬億元人民幣左右;如果以1.5℃為目標,該類投資則會達到138萬億元人民幣左右。
歐洲某權威機構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在實現碳中和的過程中,投資規模將達到268萬億人民幣。巨大的投資規模會和創新緊密聯系。
但由于碳中和所需的相關投融資均呈現周期長、規模大、風險大、不確定性高等特點,朱民認為,金融業要為相關科技創新企業的高風險、巨額融資提供更多模式、體制上的創新。
“金融創新很重要。一定要把政府、銀行、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特別是保險市場的資金都統籌起來,起到風險共享和減壓的作用。”朱民稱,比如,在
碳交易過程中,需要成熟的金融衍生產品市場進行支持,幫助
價格機制形成得更加完美。當前,在廣東、江西等部分地區已出臺相關金融支持政策,以推動碳中和落地。
此外,朱民還表示,在推動整個金融結構和消費行為向碳中和傾斜過程中,金融債將會發生更大的推動作用。
展望未來,朱民表示,碳中和是世界上科技創新最大的場景,這個過程中,不只是龍頭企業和產業會發生變化,還包括數字化、人工智能、云、區塊鏈等技術應用。碳中和過程中的科技創新領域是巨大的,會帶給眾多中小科技創新企業巨大的機會和場景。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