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期貨交易所(簡稱“廣期所”)的籌建工作有了重大進展。10月9日,證監會在廣州正式宣布廣期所籌備組成立,標志著廣期所的創建工作進入實質階段。
當前,我國已有四家期貨交易所,分別為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四家期交所按照經濟發展需要和地域特色,平衡安排期貨上市品種,交易所之間錯位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廣期所作為即將誕生的第五家期交所,將依托粵港澳大灣區獨特的地理和金融優勢,加快境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未來上市的品種也將會與國際市場接軌。不過,備受期待的
碳排放權期貨受制于現貨市場發展情況,預計難以成為首個上市品種。
創建工作進入實質階段
近年來,各部門一直在推進廣期所的創建工作。
2019年初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支持廣州建設
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研究設立以碳排放為首個品種的創新型期貨交易所。此后,廣州期貨交易所就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一個重點。
今年5月份,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外匯局發布的《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提出要研究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以及開展碳排放、外匯
試點。
9月2日,廣州市政府常務
會議審議通過《關于貫徹落實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見的行動方案》(簡稱《方案》),并在《方案》中表示目前廣州正在配合國家有關部委做好交易所落地及交易品種研究儲備。9月16日,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關于貫徹落實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見的行動方案》明確,推動廣州期貨交易所落地,積極推動廣州期貨交易所在穗落戶政策兌現落實,配合國家有關部委做好交易所落地及交易品種研究儲備。
10月9日,中國證監會在廣州正式宣布籌備組成立,標志著廣州期貨交易所的創建工作進入實質階段。中國第五家期交所漸行漸近。
據介紹,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是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及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委《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的又一重要金融工作舉措,也是中國期貨市場改革發展的重大舉措,對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規劃和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和現實作用。
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告訴經濟觀察網,廣期所立足于大灣區,是配合“一帶一路”戰略而設定,其定位更加的國際化,未來上市的品種將會與國際市場接軌。他認為,創建廣期所對于推進大灣區的經濟發展,進行要素定價與風險管理具有重要的戰略性意義。“通過產融結合的定價方式,使得大灣區經濟運行的效率更高。”
推出碳排放權期貨難度較大
記者注意到,早前官方公布的各項文件中,對廣期所的定位是一家創新型期貨交易所,將以碳排放權為首個交易品種。
據悉,碳排放權能夠成為國際商品是基于一種
履約機制,即具有減排義務的發達國家的企業,出資購買發展中國家的相關減排項目,充抵減排額度。而在國內市場,減排困難的企業可以通過向減排容易的企業購買碳排放權完成減排任務,后者也可以因此獲得收益。
碳市場是碳定價的工具之一,世界上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已在探索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2005年《京都議定書》正式生效后,碳排放權成為國際商品后,投資銀行、對沖基金、私募基金以及證券公司等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參與交易中。中國從2011年開始推動
碳交易市場的試點工作,全國性的
碳市場也于2017年全面啟動。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曾對媒體表示,以碳排放權為首個品種,是交易標的的創新,有別于傳統的商品和金融期貨及衍生品,推出模式上也會參考特定品種對外開放的模式,借助碳排放權期貨交易來綁定人民幣結算交易,直接引進境外交易者;另一方面,廣期所有望探索交易所體制機制的創新。
不過,從當前情況來看,被“寄予厚望”的碳排放權期貨一時恐難以推出。
今年3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官網更新了關于推進設立廣州創新型期貨交易所工作的最新進展,按照2019年的年度階段性工作目標,創新型期貨交易所應在當年第四季度按程序上報國務院,獲國務院批準籌建。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