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產品全面開花
隨處可見“低碳小知識”、“節能小貼士”,這是《證券日報》記者走訪馬上消費金融
北京辦公地點的直觀感受。“電源隨手關,低碳又環保,已經形成了習慣。”公司工作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記者注意到,馬上消費金融北京辦公地多處設計張貼了“低碳辦公”專題宣傳標識,時時提醒員工形成“低碳辦公”習慣;物資循環使用,減少一次性用具,倡導打印紙雙面、黑白打印等。同時,在宣傳屏上也滾動顯示相關實時數據,包括減排總量、綠色消費余額、綠色信貸情況、電子合同憑證(全線上無紙化服務)等。
記者與多家機構的工作人員交談發現,培養員工
低碳環保意識已成為很多金融機構的共識。而這僅是兩年來金融機構“碳”路的剪影。
兩年來,金融機構持續發力,掀起了一股“逐浪”綠色金融的熱潮。商業銀行、信托機構、消費金融機構等積極支持“雙碳”目標,綠色信貸、
綠色債券等規模不斷增長。
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15.9萬億元,新增3.86萬億元,同比增長33%。就國有大行而言,截至2022年上半年,國有六大行綠色信貸余額已突破10萬億元大關。其中,工行綠色信貸余額突破3萬億元,達3.49萬億元,規模排名居首;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綠色貸款余額分別為2.41萬億元、2.37萬億元、1.73萬億元、5741.37億元、4336.71億元(大部分機構較上年末增長超20%)。
綠色債券方面,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境內綠色債券發行量超過6000億元,同比增長180%,余額達1.1萬億元。
在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銀行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楊海平看來,“作為資源配置的重要中介,金融機構發展綠色金融體現了宏觀金融效率與微觀金融效率的統一。就宏觀金融效率而言,可以引導更多資源向綠色發展方向聚焦。就微觀金融效率而言,能夠更好地管理環境與社會風險,優化自身業務結構。”
另據Wind數據顯示,除銀行機構外,信托、券商、基金也在綠色金融領域發力布局。截至目前,基金公司發行了263只ESG投資基金(未合并A/B/C/H),總規模突破2600億元。除公募外,券商資管也在試水ESG產品,截至目前,由證券公司發行的ESG主題存續集合資管計劃已有8只(分級產品分開統計)。
“向‘雙碳’目標邁進的過程,也是金融行業轉型升級的過程。未來金融機構會服務更多的綠色生態行業,支持低排放、低污染、低耗能行業大力發展。”薩摩耶云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綠色金融體系的構建和轉變,仍需要通過一系列頂層設計來推動。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