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場景應用面臨挑戰
盡管個人碳金融產品創新明顯加快,不過我國個人碳賬戶體系建設仍處于探索階段,應用創新仍面臨多方面調整。
邱亦霖指出,目前來看,個人碳金融賬戶還在積極探索階段,需要盡快拓展應用場景,個人碳賬戶數據庫與
平臺建設是關鍵,同時需要確保個人碳金融賬戶信息、數據收集、整合、核算等工作準確與安全。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我國碳體系構建尚未完成,商業銀行碳賬戶發展仍處于探索階段;從實現碳賬戶可持續發展目標來看,我國商業銀行碳賬戶在制度安排、積分核算、信息采集和市場推廣等方面的實踐中還存在一些不足。
在董希淼看來,碳賬戶的運營,需要收集記錄用戶在企業經營和日常生活的碳減排行為并量化為一定碳積分;但現實中這些減排行為發生的場景較為分散,平臺面臨著數據歸集、處理和隱私保護兩方面難題。“在數據統計方面,如果沒有實現不同平臺間的信息共享,就難以有效降低數據采集成本,完善數據統計范疇。”
徐雯超也指出,減排行為的量化計量缺乏行業內的統一標準,減排行為數據收集也可能觸及個人隱私問題。“后續,有待監管方面出臺相關法規標準,包括建立全國統一的減排計量標準等。”
不僅個人碳金融產品服務創新提速,今年以來商業銀行在企業碳賬戶基礎上的碳金融產品服務創新方面也在持續發力,碳減排信貸規模實現快速增長。央行政策司司長鄒瀾7月1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截至目前,碳減排支持工具累計發放1827億元,支持銀行發放碳減排領域貸款3045億元,帶動減少碳排放超過6000萬噸。
邱亦霖認為,商業銀行正在加快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希望通過綠色低碳貸款、綠色低
碳信用卡服務、綠色低碳供應鏈金融服務等方面的產品,同時積極探索綠色資管等業務,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綠色領域。
惠譽可持續金融ESG研究組聯席董事賈菁薇也表示,目前商業銀行已廣泛參與綠色金融產品發行,包括發行以碳中和或綠色為主題的
綠色債券,和擴大綠色貸款以支持減排項目。銀行目前還不能直接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但已有國內商業銀行參與到為
碳交易排放權配額抵押提供信貸融資的過程。
隨著個人及企業碳賬戶體系的逐步完善,商業銀行在碳金融產品創新的空間將更為廣闊。“全國碳市場目前局限于現貨交易,但政策指明接下來會發展碳排放權期貨交易,探索建設期限聯動的國際化碳市場。我們認為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隨著政策的驅動和碳市場
價格機制日益完善,會在碳市場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參考國際市場的經驗,在市場體制相對成熟后,銀行日后或直接參與二級市場交易,如進行碳配額交易,或推出更加多元的
碳期貨碳遠期等衍生工具以增強市場交易量和交易流動性。”賈菁薇表示。
不過,賈菁薇也強調,目前我國綠色金融標準與主流國際標準還存在一定差異,和對綠色金融服務的第三方認證機構不夠成熟,這有可能增加銀行推出碳金融服務的成本。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