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金融的市場實踐
最近幾年,國際市場上比較典型的轉型金融產品叫做“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Sustainability-Linked Loans,SLL)”。SLL的主要特征為:借款方承諾努力實現可持續目標(減碳目標),目標實現情況與融資成本掛鉤;不對募集的資金做具體的用途規定;對借款方有嚴格的披露要求,主要依靠貸后評估披露,讓金融機構與市場了解借款方是否具有實現承諾目標的能力,以確保產品的透明度。
另一個典型的轉型金融產品叫做“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Sustainability-Linked Bond,SLB)”。SLB的主要特征與SSL類似,包括借款方承諾實現可持續目標,融資成本掛鉤績效實現情況;募集到的資金不規定具體用途;要求每年對KPI績效進行第三方認證。但SLB比SLL的影響力更大。截至2021年,全球SLB累計發行規模達到1350億美元,占所有可持續債券市場的4.8%,參與的主體包括非金融企業、金融機構和政府支持主體等。
除SLL和SLB之外,國際市場上的轉型金融產品還包括氣候轉型基金,目前數量還不多,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來支持轉型活動。
自2021年起,轉型金融產品在國內興起,包括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SLL)、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SLB)、轉型債券以及低碳轉型(掛鉤)債券。最新的
案例包括中國建設銀行發放SLL支持綠色建筑項目、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發放SLL支持電力企業減碳項目、國電電力發行SLB支持風電裝機容量擴充項目等。中行和建行已發布轉型債券框架——《中國銀行轉型債券管理聲明》(2021.1)和《中國建設銀行轉型債券管理聲明》(2021.4),明確界定了可支持的領域和轉型活動。此外,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最近也發布了《關于開展轉型債券相關創新
試點的通知》。而轉型債券與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的不同之處為,轉型債券對募集資金的具體用途做出了要求。
轉型金融雖然在國內外市場發展很快,各方參與的積極性也很高,但也面臨著幾方面問題:
1.從全球范圍來看,缺乏權威的對轉型活動的界定標準(方法),容易導致“洗綠”(假轉型),或者金融機構由于擔心“洗綠”而不愿參與;
2.缺乏對轉型活動披露的明確要求,或者提出信息披露框架的各主體要求各異;
3.現有的轉型金融工具比較單一,主要還是債權類工具,股權、保險類工具較少;
4.政策激勵機制缺位;
5.“公正”轉型的理念沒有得到市場實踐的足夠重視。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