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金融的意義
經過大概7年的發展,我國的綠色金融體系已經非常龐大,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綠色金融市場。截至2022年3月底,我國的綠色信貸余額已經達18萬億;
綠色債券在過去6年累計發行大約2萬億,目前已擁有全球第二大綠債市場;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有700多支綠色基金以及很多創新的綠色金融產品,如ABS、ETF、綠色保險、
碳金融等。
總之,我國的綠色金融成長很快,尤其是在去年,綠色信貸增長33%,綠色債券發行量增長170%。
為什么還要發展轉型金融?理由是,在傳統的綠色金融框架下,轉型活動沒有得到充分支持。
首先,傳統的綠色金融注重支持“純綠”或“接近純綠”的項目。以氣候變化領域為例,綠色金融支持的一些典型項目為
清潔能源、電動車,以及這些產業核心項目的投入品,比如電池等。
其次,在現有體系下,高碳行業向低碳轉型的經濟活動得不到充分的金融支持,因為綠色金融目錄中并沒有完全容納轉型類經濟活動。經過調研發現,屬于“兩高一剩”行業的許多企業,不管能否轉型,其授信都被壓降,哪怕這些企業有轉型意愿以及很好的技術路徑來實現轉型。目前,已經被納入或將要被納入
碳交易市場的八大高碳行業為發電、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航空。此外還有很多行業也有較高的碳排放,如老舊建筑、公路交通等。所有這些行業都需要在雙碳背景下逐步減碳。
如果高碳行業向低碳轉型得不到金融支持,會產生幾個不良后果。
1.轉型失敗或延遲。高碳行業減碳需要資金,否則就有可能轉型失敗或者轉型進程被延遲,最終影響“3060雙碳目標”的實現。
2.企業破產倒閉導致金融風險。高碳行業企業因為得不到資金支持而破產倒閉,對銀行將演變成壞賬,對股權投資者將是投資資產的估值大幅下降。
3.企業倒閉裁員影響社會穩定。如果這些高碳行業由于得不到金融支持而出現倒閉、裁員,將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
實際上,轉型活動比純綠活動的規模要大得多,因此也需要更多的金融支持。目前,我國全部信貸活動中大約有10%被貼標為“綠色信貸”,而銀行體系又是為整個經濟提供融資的主體,因此綠色經濟活動占到全部經濟活動的10%左右,其他經濟活動都可以被稱為“非綠活動”。
非綠活動又可分為“可轉型的非綠活動”和“不可轉型的非綠活動”。可轉型的非綠活動是指活動主體有轉型意愿、能力和技術路徑,得到金融和政策支持就有可能轉型成功。不可轉型的非綠活動也很多,活動主體已經沒有轉型意愿和能力,若干年后會退出市場。對那些可轉型的非綠活動,應該通過建立轉型金融框架,尤其是通過明確界定標準、披露要求和提供政策激勵等措施,引導更多的社會資金支持其向低碳與零碳目標轉型。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排 放_交-易^網^t an pa i fang . c o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