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易方達基金等8家公募基金公司上報中證上海
環交所碳中和ETF,為國內首批上報的
碳中和ETF產品。在我國雙碳愿景達成的背景下,“
綠色”成為資本市場一大重要主題,引發眾多機構的積極布局。
碳中和如何在債券、信貸和基金領域為中國經濟創造更好發展前景?高碳行業應該怎么做?搜狐商學院就此對話了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
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
馬駿表示,中國有全球最大的綠色信貸市場,去年年底中國綠色信貸的余額是16萬億,這是全球最大的數字。此外,過去6年,我們
綠色債券累計發行量大概是2萬億,
綠色債券余額排名全球第二。中國的綠色金融在全球領先。
他還表示,從基金的角度來看,帶有綠色和環保字樣的基金約700多支,看上去這個數字不小,但占比比較小,因為基金協會注冊的基金有好幾萬支,綠色基金僅占比百分之一多,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還有一些綠色的ABS、ETF等等各種各樣跟碳相關的綠色金融產品也很有發展潛力。
碳中和遠景下,高碳企業如何應對?馬駿舉例說,曾研究過一個省級的煤電企業,現在這個企業大概90%的電力發電都是煤電,還有10%是
新能源,包括水電和光伏。
這樣的企業怎么轉型?馬駿指出,如果沒有外部的力量支持它,沒有轉型金融支持,很可能轉不了。因為它要做光伏、風電、儲能,要對現有的煤電設施進行改造,降低能耗,進行靈活性改造等等。沒有錢做不了這些事情。
“為什么沒有錢?主要原因是很多這樣的企業負債率已經很高了,要融錢很困難。負債率超過一定的比例,債券市場就不愿意接納它,銀行也不愿意貸款給它,所以對于這樣的企業必須要設立一套轉型金融的框架去扶持它,讓其能夠提升轉型融資的可獲得性和降低融資成本。”馬駿說。
他解釋,在這樣的安排下,企業就有了空間,可以使它獲得比較大的股權投資,把它的杠桿率和負債率降下來,然后獲得銀行貸款和債券上發債,就可以往四條技術路徑布局和轉型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