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指數通常反應碳市場總體價格或某類碳資產價格變動及走勢,是重要的碳價觀察工具,也是開發碳指數交易產品的基礎。我國當前已有北京綠色交易所推出的觀測性指數“中碳指數體系”,以及復旦大學以第三方身份構建的預測性指數“復旦碳 價指數”。此外,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也推出了根據納入碳市場的上市公司表現構建的“中國碳市場 100指數”,不過該指 數并非碳價指數。
典型案例 1:2014 年 6月,北京綠色金融協會發布中碳指數,主要包括“中碳市值指數”和“中碳流動性指數”兩只指數。中碳指數選取北京、天津、上海、廣東、湖北和深圳等 6個樣本地區碳市場的線上成交數據,根據樣本地區配額規模設置權 重,以 2014年 1月 2日為基期,是綜合反映國內各個試點碳市場成交價格和流動性的指標。當前,中碳指數主要通過北京 綠色交易所公眾號公布,應用范圍相對不廣。
典型案例 2:2021年 11 月 7日,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推出“復旦碳價指數”。首批包括五項指數,分別為全國碳排放配額(簡 稱 CEA)價格指數,北京和上海、廣州、其他地方試點履約自愿核證減排量(簡稱 CCER)價格指數以及全國 CCER價格 指數21。復旦碳價指數的創新之處在于對未來 1個月的碳價進行預測,可以作為碳資管的重要依據。然而,由于全國碳市場 初運行,歷史交易數據相對匱乏,其預測準確性仍有提升空間。如 2021 年 12 月末復旦碳價指數預測顯示,2022 年 1 月, 全國碳市場碳配額價格有 95%的概率落在 43.90-48.56元/噸之間,然而 1月實際收盤價均值達 57.78元/噸,最低價均值也 在 55.64 元/噸,與預測值相去較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