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我國提出要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
碳中和,需加快
綠色低碳轉型,實現
綠色復蘇發展。在2021金融街
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不斷完善和優化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助力實現“雙碳“目標,應對氣候變化。
在20日舉行的2021金融街論壇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分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中國高度重視金融在綠色與低碳發展中的作用,是最早發展綠色金融的國家之一。他指出,過去五年間,中國積極構建綠色金融政策框架,支持綠色與低碳發展。“截至目前,中國綠色貸款余額接近14萬億元,
綠色債券存量規模接近1萬億元,均位居世界前列。同時,中國綠色金融資產質量整體良好,綠色貸款不良率低于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平均水平,
綠色債券尚無違約
案例。”
陳雨露表示,綠色發展成為疫情后國際經濟復蘇的亮點,中國是綠色復蘇的積極踐行者。作為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單位GDP能耗持續下降,
清潔能源消費量占比較2019年提高1個百分點。這表明中國在應對疫情期間,仍然堅持了綠色發展的主基調。綠色金融發揮重要作用,為中國經濟高質量復蘇做出了貢獻。他表示,中國正在不斷完善和優化綠色金融政策框架。“中國發展綠色金融初期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并為污染防治、節能改造等項目籌措資金。隨著環境問題逐步得到緩解,氣候變化成為下一段時期需要著力解決的主要問題。為此,我們修訂了《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提高了有關標準,發布了《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此外,人民銀行還將繼續貫徹好新發展理念,推動金融系統加大支持生物棲息地環境優化、推動高原湖泊生態修復、踐行生物多樣性保護義務,為筑牢生態屏障、助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貢獻金融力量。”
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芮澤表示,中國的行動可以對全球氣候產生重大影響。有預測認為,中國履行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承諾,可將全球升溫幅度降低0.2-0.3攝氏度。芮澤表示,中國經濟向“凈零”排放轉型將需要大量投資,而擴大轉型資金來源十分重要。“一些估計顯示,在 2014 年至 2030 年期間,應對氣候和環境挑戰每年將需要 2.3-7.2 萬億人民幣(相當于3200 億至 1 萬億美元),公共部門預計只能提供其中的10% 左右,所以擴大來自私營部門的可用資金規模至關重要。中國擁有充足的國內儲蓄,因此也有條件引領綠色轉型并從中受益。”
芮澤建議,中國可以通過進一步加強溫室氣體排放及其他環境指標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將氣候和環境風險納入金融決策、推出范圍更廣的綠色金融產品等方式來為
低碳經濟轉型吸引更多的資金支持。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