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依據,在我國經濟建設中發揮著了解國情國力、指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生態環境統計是支撐生態環境管理決策、反映管理成效的重要基礎。黨的二十大對美麗中國建設作出戰略部署,隨著生態環境管理決策日趨精細化,生態環境統計工作的基礎性地位進一步凸顯,對統計資料準確性、完備性、精細度和及時性提出更高要求。
生態環境部最新修訂的《生態環境統計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從統計機構職責、保障數據真實性、統計調查組織實施、統計資料管理等方面對生態環境統計工作進行明確規定,為加強和規范生態環境統計管理指明了方向,有助于更好地支撐新時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助于更好地服務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有助于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北京市在生態環境部的全面指導下,積極推進生態環境統計改革工作,探索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多年來積累了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管理辦法》出臺后,
北京市將緊緊圍繞《管理辦法》落地實施,科學謀劃,精準發力,深入推進生態環境統計工作,充分發揮生態環境統計服務生態環境管理決策的基礎支撐作用,重點推進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一、完善機制,督促各級部門主體責任落到實處
《管理辦法》指出生態環境統計工作實行統一管理、分級負責的管理體制,明確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應當加強對生態環境統計工作的領導和監督的八個方面任務。《管理辦法》同時規定了生態環境統計綜合機構應當履行的九項職責,承擔相關生態環境統計調查任務的職能機構的五項職責,以及生態環境統計調查對象應當履行的兩項義務,對于地方建立或完善生態環境統計工作機制提供了遵循。
在落實生態環境統計職責方面,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統籌全市生態環境統計工作,負責對各區生態環境統計工作開展幫扶指導,組織業務培訓,對全市生態環境統計數據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關數據進行宏觀比對審核,組織開展數據聯審、會審及現場抽查復核;區級生態環境局負責督促指導轄區統計調查對象提供統計調查所需資料,對轄區生態環境統計數據進行審核及現場復核;統計調查對象依法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提供統計調查所需的資料。
在組織開展監督檢查方面,《管理辦法》要求“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防范和懲治生態環境統計造假、弄虛作假責任體系,明確領導班子、相關負責人以及生態環境統計人員的責任”,北京市按照生態環境部《關于防范生態環境統計造假弄虛作假有關責任的規定(試行)》要求,明確建立生態環境統計責任人制度,嚴防生態環境統計造假、弄虛作假。
二、嚴格質控,多渠道保障統計數據質量
數據質量是統計工作的生命線。《管理辦法》規定,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采取措施保障統計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落實生態環境統計數據質量控制要求,保障統計數據質量”。北京市生態環境統計工作的開展始終堅守數據質量第一原則,落實《管理辦法》關于保障數據真實、準確、及時的要求,結合各級職責分工,將采取新舉措,著力從生態環境統計工作全流程各環節提升統計質量。
一是開展多元化幫扶指導,加強源頭把控。市生態環境局成立強大的技術支持團隊,分區包片專人對接指導各區生態環境統計工作,按要素分類開展問題梳理,歸納共性問題定期匯編形成答疑集錦。對于技術力量相對薄弱的區,專程赴現場開展“一對一”幫扶指導及
案例討論,解決企業實際困難和問題。對于企業數量多、排放量大的重點行業,通過編制企業年報填寫樣表、錄制小視頻等方式解決企業填報環節存在的疑惑。
二是開展統計數據集中會審、現場復核,加強過程把控。抽調區級技術骨干集中對全市數據開展全面審核,在保障企業統計數據完整填報的基礎上,對于重點指標突變超過一定幅度的,指導企業追溯到原料、工藝、治理設施等具體環節,審核分析數據變化的合理性。對于產排污工序復雜、污染排放重點企業,開展統計數據現場復核。
三是開展數據多方校驗,確保統計數據真實準確。強化統計數據的校核比對,開展排污許可、排放清單、危廢管理與排放源統計調查數據的雙向校核,提高統計數據的準確性。比對分析宏觀經濟社會發展數據與排放源統計匯總數據,整體把握區域數據的合理性變化,保障統計數據真實可靠。
三、共享共用,強化統計數據信息公開和分析應用
生態環境統計資料是制定生態環境政策、規劃、計劃,開展生態環境考核、
履約等工作的基本依據。《管理辦法》規定“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統計資料的保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機制,推進生態環境統計資料共享和應用”。
北京市在做好生態環境統計資料歸檔工作的同時,積極推進生態環境統計資料的共享應用。一是按照部門統計制度要求,將水污染物、大氣污染物、固體廢物等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指標數據報送同級統計部門,在《北京市統計年鑒》上公開發布。二是通過市生態環境局政務網站,主動向社會公開北京市生態環境統計年報,不斷拓寬社會公眾參與面。三是深化應用,進一步挖掘統計數據的應用價值,支撐污染防治措施制定、規劃編制、形勢分析研判等生態環境管理工作。
四、以人為本,抓好生態環境統計隊伍建設
生態環境統計工作層級多、難度大,建立一支專業素質高、業務能力強且相對穩定人員的生態環境統計隊伍是生態環境統計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管理辦法》指出“生態環境統計人員應當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各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提高其統計人員專業素質,保障統計隊伍穩定性”,對生態環境統計人員的能力素質提出明確要求。為高質量開展生態環境統計工作,北京市采取多種方式抓好生態環境統計隊伍建設。
一是加強業務培訓。在年度生態環境統計工作開展前,市級組織對基層統計人員開展全員業務培訓。為便于統計人員系統學習了解生態環境統計工作要求,開設專題,全面培訓解讀調查制度及填報要點;對于專業性較強、數據不易采集的重點指標,重點解釋指標涵義及數據獲取渠道。在生態環境統計業務培訓之外,注重統計相關法律法規知識、政策規定的培訓,與統計部門聯動,組織區級生態環境統計工作人員參加市統計局部門統計培訓,邀請市統計局
專家、業務骨干開展技術指導和交流。
二是開展工作評估。為促進各區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統計工作質效,對各區生態環境統計工作情況開展綜合評估,建立評價指標體系,重點評估各區工作重視程度、數據質量、數據報送、宣傳培訓、隊伍建設等情況,適時通報評估結果,并通過經驗交流的方式營造互學互鑒、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三是舉辦技術競賽。在全市范圍內,舉辦生態環境統計技術競賽,以賽促學,以學促干。生態環境統計工作涉及面廣、專業性強,要求生態環境統計人員具備較強的業務能力。通過技術競賽,鼓勵生態環境統計工作人員扎實學習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業務知識,了解宏觀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情況,知曉全國及本市統計工作計劃要求,深入鉆研生態環境統計調查制度,實現提升專業素質的目標。
作者: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 劉賢姝
供稿 | 生態環境部綜合司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