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生態環境部正式公布《關于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
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意味著國內首次正式明確了統一規范的
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的具體建設措施,將為我國踐行“雙碳”承諾奠定堅實的基礎。
首先,《方案》指明了我國“雙碳”戰略推行進程中的關鍵一步——“算得清”碳排放。從國家層面到各個省市、從行業層面到各個企業的碳排放,為
碳減排、碳抵消、
碳交易、
碳金融等活動提供了基礎依據,是所有碳活動開展的必要環節。具體而言,一是準確的歷史排放數據是制定
碳減排方案的基礎,實時精準的碳排放數據是制定未來碳減排戰略的核心依據;二是準確統計并核算的碳排放數據是厘清合理碳抵消量的基礎,也是監管機構判斷企業是否利用碳抵消手段實施“漂綠”的監管依據;三是
碳配額交易作為重要的市場機制,其正常運行主要依賴于準確的
碳配額核算和碳排放核算,即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奠定了
碳交易市場的穩定運行和發展;四是隨著
碳市場的不斷發展,碳配額或
碳信用將會具備越來越強的金融屬性,進一步加強促進碳減排的市場機制作用發揮,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直接決定了
碳金融的屬性發揮,具有重要的市場價值。各類碳活動對于“算得清”的碳排放的強烈需求印證了統一規范碳核算制度的必要性。
其次,《方案》明確了我國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的科學邏輯。第一是“從上而下”的碳核算邏輯,以全國整體的碳排放核算為邏輯起點,由國家統計局統一制定全國碳排放統計核算方法,指引省級地區乃至各個行業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響應了全國整體邁進“
碳中和”的戰略理念。進而在全國性方案的指引下,省級地區明確有關部門和地方對能源活動、工業生產過程、排放因子、電力輸入輸出等相關基礎數據的統計責任,組織開展各省級地區年度碳排放總量核算,將國家整體的
碳中和責任落實到各個省級地區。此外,也鼓勵各地區參照國家和省級地區碳排放統計核算方法,按照數據可得、方法可行、結果可比的原則,制定省級以下地區碳排放統計核算方法,碳中和責任進一步細化落實。第二是“分類治理”的碳核算邏輯,各個行業的碳排放特征和碳中和難度差異甚大,統一治理顯然是效率低下的,而《方案》明確了分行業、分產品的碳核算“分類治理”邏輯。基于碳減排的急迫性,優先關注重點排放行業,由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會同行業主管部門組織制修訂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化工、建筑等重點行業碳排放核算方法及相關國家標準,并指明企業碳排放核算應依據所屬主要行業進行,有序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碳排放報告與核查機制;同時重點關注高排放的具體產品,優先建立健全重點產品碳排放核算方法,由生態環境部會同行業主管部門研究制定重點行業產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優先聚焦電力、鋼鐵、電解鋁、水泥、石灰、平板玻璃、煉油、乙烯、合成氨、電石、甲醇及現代煤化工等行業和產品,逐步擴展至其他行業產品和服務類產品。概言之,“從上而下+分類治理”的碳核算邏輯,為我國加速建立健全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指明了關鍵科學依據。
最后,為了保障統一規范碳核算體系建設的順利推行,《方案》也指明了實施要點。第一需要迅速發展以碳監測技術為基礎的統計及計量體系,因此綜合高效應用“大智移云”技術、加速發展各個重點碳排放行業的監測技術和各類重點碳排放產品的計量技術是技術性實施要點。第二需要盡快建立完善碳排放因子庫,讓碳排放的核算“有據可循”,統一規范的碳核算體系依賴于真實公允的核算因子,因此全面覆蓋各類溫室氣體排放、及時更新補充內容、常態化規范運行的碳排放因子庫是亟需的工具性實施要點。第三需要加速完善配套機制,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的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和市場的資金配套支持,碳監測及碳核算等的專業人才配套支持,也需要盡快建立規范完善的核證機構、監管制度來維護碳排放統計核算的真實公允性。
在《方案》的指引下,科學研究與企業實踐接下來的工作重點逐漸明朗清晰。首先是碳監測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碳排放因子數據庫的建設與普及:作為碳核算的起點,測到碳數據、統一碳因子決定了碳核算全面開展的準確性,因此科研機構要加速推進各種類型碳排放的監測技術和各類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測量的
方法學研究,企業要應用碳監測技術全面覆蓋各類溫室氣體的排放監測。其次是各行業
碳足跡跟蹤的標準方法體系構建:要實現全面覆蓋的碳核算,需要針對每個行業(尤其是重點排放行業)開發全生命周期
碳足跡跟蹤的標準化流程,保障碳核算體系的建設有據可循。最后是“雙碳”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與輸出:統一規范的企業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乃至整個“雙碳”戰略目標的實現,都需要既懂低碳技術,又具備系統性管理思維的復合型人才,市場亟需大量“雙碳”人才,因此各個高校及科研院所應當結合市場需求建設“雙碳”相關的專業,迅速培養并向市場輸出“雙碳”復合型人才。
(作者單位系西北工業大學新時代企業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