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今天(3月30日)表示,環境數據質量是環境管理的“生命線”,生態環境部始終堅持對
碳排放數據弄虛作假行為“零容忍”,持續對包括
碳排放數據在內的環境數據造假行為保持高壓態勢。
在生態環境部今天上午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劉友賓介紹,我國
碳市場自去年7月啟動上線交易以來,整體運行平穩,目前正處于重要的發展培育期。
他說,2021年10~12月,生態環境部抽調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執法骨干和行業
專家,赴22個省份47個城市,組織開展碳排放報告質量專項監督幫扶,初步查實了一批典型、突出問題。
經查,中碳能投科技(
北京)有限公司篡改偽造煤質檢測報告數據及關鍵信息,指導企業制作虛假煤樣,碳排放報告質量失控,數據造假問題突出;
北京中創碳投科技有限公司,受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委托核查控排企業碳排放報告工作程序不合規,核查履職不到位,核查工作走過場。
檢查還發現,青島希諾
新能源有限公司受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委托核查控排企業碳排放報告工作程序不合規,核查工作走過場,核查結論明顯失實;遼寧省東煤測試分析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自2020年以來,為多家集中送檢煤樣的控排企業分月出具日期虛假的元素碳含量檢測報告,篡改收樣日期和檢測日期。偽造碳氫儀原始檢測記錄、樣品檢測委托書、樣品試樣編號記錄單、儀器設備使用記錄、樣品處理臺賬等原始檔案。
第一財經記者從生態環境部了解到,該部已將碳排放專項監督幫扶發現問題及相關案卷材料移交各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指導各地依法依規處理處罰,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從公開曝光的典型問題
案例來看,反映出當前部分碳市場技術服務機構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劉友賓說。他列舉了三個方面的問題:
法律法規意識淡薄。部分咨詢、檢測機構受利益驅使鋌而走險,利用弄虛作假手段幫助企業篡改碳排放數據,嚴重干擾碳市場正常秩序。
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技術服務機構質量控制體系缺失,項目管理混亂,工作合規性、數據真實性難以保障。
工作責任不落實。部分核查機構為降低成本將核查業務層層轉包,存在“代簽”“掛名”現象。還有部分核查機構僅查閱企業提供的現成數據和資料,未核實數據文件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準確性。
劉友賓對記者表示,生態環境部將配合司法部積極推動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進一步明確技術服務機構的責任和監督管理要求。同時嚴厲打擊弄虛作假等違法違規行為。多措并舉加強監管。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聯合調查、案件移送等機制,聯合相關部門加強對技術服務機構的日常監管,加大信息公開和信用監管力度。
劉友賓透露,今年,生態環境部、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將在全國繼續開展打擊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環境違法犯罪專項行動,重點查處不正常運行自動監測設備、篡改自動監測數據或者干擾自動監測設施,以及第三方監測單位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等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堅決向環境數據造假說不。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