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tan pai fang . com
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
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橋頭堡”,深圳努力踐行五大發展理念,闖出了一條“
綠色低碳與經濟增長齊飛”的質量型發展路徑。在這條綠色發展道路上,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無疑是高舉低碳發展旗幟,打響綠色深圳國際口碑的生力軍。
2010年9月30日,以深圳成為國家首批低碳
試點城市為契機,深圳排放權交易所(以下簡稱“排交所”)正式掛牌成立。
排交所是深圳市一家全資國企,是國內同類交易所中注冊資本金額最大的交易所。2012年起,排交所開始
碳交易三大系統(深圳市碳排放權益
注冊登記簿系統、溫室氣體排放信息管理系統、深圳碳排放現貨
交易系統)的準備與設計。同年12月,通過國務院全國交易場所清理整頓聯席
會議批準,取得交易場所合法運營資格,并落戶前海。2013年1月,排交所成功取得首批國家發改委自愿減排交易機構備案資格。
與此同時,深圳市人大于2012年10月立法通過《深圳市經濟特區碳排放管理若干規定》。隨后,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先后出臺了《深圳市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深圳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等五項政府文件和規章制度,為推動深圳
碳市場健康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2013年6月18日,深圳碳交易市場呱呱墜地,成為全國首個碳交易市場。啟動當天,深圳碳排放權交易就完成了8筆,成交21112噸配額。
成長: 打造全國最具價值的碳市場
如今,經過5年多的運作,目前深圳市共有794家重點企業被納入碳排放權交易管控范圍,初步建成多層次的碳交易市場。排交所內每天不斷刷新的成交記錄,被視為深圳踐行綠色低碳發展觀的重要窗口。
與
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東、湖北等首批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省市相比,深圳是最年輕的城市,產業結構中也缺乏傳統重工業。
但深圳卻是國內碳排放配額流轉率最高的交易場所,成熟的市場機制和豐富的商業機會,使得深圳碳市場
托管會員的數量全國最多。數據顯示,深圳碳市場2013-2016年度配額流轉率分別為5.23%、8.53%、11.99%和16.10%,連續4年在全國碳市場中拔得頭籌。
排交所還是國內首個允許境外投資者參與的碳交易平臺。2016年3月19日,深圳能源集團媽灣電力有限公司與英國BP公司在排交所的牽線下,簽訂了一份以400萬噸碳排放配額為交易標的的碳資產回購協議。這是國內首單跨境碳資產回購交易業務。
制度體系完善、開放創新、市場化程度高,這是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總裁葛興安對深圳碳市場發展模式的理解。截至2018年9月7日,深圳碳市場二級市場配額現貨總成交量達3611.75萬噸,位居全國碳市場第三;總成交額達到11.01億元,位居全國碳市場第二;配額市場平均
價格基本保持在30-40元/噸,位居全國前三。
傳導: 加速形成全社會低碳發展觀
深圳碳市場的價值不止于一筆筆成交數字,更大的價值是與綠色低碳的社會發展理念實現了同頻共振,令綠色低碳的社會示范效應像漣漪一樣不斷傳導。
與國內不少碳交易試點市場相比,深圳碳排放管控單位的年度
履約積極性非常高。今年7月,共有787家碳交易管控單位按時足額提交了與其2017年實際碳排放量相等的配額,
履約率達到99%。在從未推遲履約日期的情況下,連續5個履約年度均保持了和國際同行接近的高履約率。
此前有人曾將
節能減排與經濟發展對立起來,認為
節能減排會拖緩經濟增長。但事實上,深圳經濟發展與節能減排之間是正向傳導。近年來深圳經濟的逐年攀升,也印證了深圳正在實踐一條以更少的資源能耗和更低的環境代價,實現更有質量和可持續的綠色發展之路。
2017年,深圳市794家碳交易管控單位中的制造業企業工業增加值增加了595億元,同比上年增幅達11.37%;2017年碳排放強度較2016年下降9.8%,超額完成了深圳市“十三五”碳排放強度年均下降4.6%的目標。
與此同時,低碳節能的生活理念也深入人心。
在2016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期間,排交所參與發起“全民碳路”低碳公益主題活動,應用了物聯網等技術,對市民每天的低碳行為,如步行、乘坐綠色公交、停駛私家車、資源回收等進行記錄,并量化為相應碳積分或
碳幣,讓更多市民在踐行低碳行為的同時,可以兌換合作商家的綠色消費獎勵。
“碳交易市場不應只局限于工業領域的溫室氣體減排,還可以將碳交易面向全社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減排。”葛興安如是說。
創新: 助力深圳打造國際綠色金融高地
深圳金融業發達,身處其中的深圳碳市場也在綠色金融創新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成立以來,排交所積極與國內外金融機構、低碳企業開展合作,開發
碳金融產品。
2014年4月,排交所成為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首個國內碳交易合作伙伴;2014年11月,排交所與興業銀行合作推出國內首筆綠色結構性存款業務;2015年3月,在排交所支持下,國內首支
碳基金——嘉碳開元基金成功設立;2016年3月,國內首單跨境碳資產回購交易在排交所完成;2017年9月,排交所與中國銀行、興業銀行、江蘇銀行三家銀行共同簽訂碳金融戰略合作協議。
去年6月,深圳經濟特區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深圳綠金委)成立,旨在通過搭建政策研究與溝通協調平臺,探索實現綠色金融的實務創新與跨境合作,排交所正是深圳綠金委的秘書長單位。隨后,深圳綠金委在綠色金融領域實施了一系列行動,如福田區和深圳市人居環境委相關綠色金融工作的開展,深圳市綠色金融有關配套扶持政策的起草和建議等。
此外,深圳綠金委還多次派代表參加國內外環境、綠色金融等相關會議及活動,如波恩氣候峰會中國角邊會等。2017年12月13日,深圳綠金委還代表深圳市與多倫多、日內瓦、蘇黎世、法蘭克福四座金融中心城市,共同宣布加入“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綠色金融聯盟”,并承諾將自愿采取行動支持卡薩布蘭卡聲明,分享推進綠色及可持續金融發展的經驗,就共同認定的優先事項采取行動。
葛興安表示,綠色金融已成為我國和全球金融發展的一大趨勢。深圳綠金委將利用深圳原有的證券交易所、排放權交易所、基金公司聚集和毗鄰香港等重要優勢,為政府和金融機構架起溝通的橋梁,推動業界與政府和監管部門的合作,推廣綠色金融的理念、工具與方法,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激勵機制,輻射并帶動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的發展。
在今年3月舉行的深圳綠金委辦公會議上,深圳綠金委強調要堅持打響“創新牌”“國際牌”“金科牌”三大旗號,以綠色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強化深港合作,利用金融科技助推綠色金融發展。
輻射: 在全國碳市場唱響“深圳聲音”
今年7月召開的深圳市委六屆十次全會明確提出,堅持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主導戰略,勇當“走在全國前列”的尖兵。事實上,作為全國最早啟動的碳交易市場,深圳碳市場銳意改革,已積累豐富的經驗,正不斷輸出碳市場中的“深圳智慧”。
2014年以來,深圳先后與包頭、淮安、金昌、酒泉、四川等地簽訂了碳交易區域合作戰略備忘錄。2016年,由國家發改委和深圳市政府共同揭牌的“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深圳中心” 成立,并開始面向全國非試點地區積極開展碳市場能力建設培訓,培訓人員超過4000人。去年5月,由深圳中心牽頭的“全國碳市場納管企業碳排放管理示范工程”正式發布,通過選擇行業內具有代表性的龍頭企業,為其提供參與碳交易的全流程綜合解決方案,將其打造成為全國碳市場行業標桿。
葛興安表示,在我國碳排放交易體系于去年12月正式啟動后,深圳碳市場將繼續扮演重要角色。踏上新征程,深圳碳市場將進一步發揮“先行一步”的優勢,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排交所將繼續承擔深圳碳市場管理和運行責任,并積極轉換角色,協助國家和地方碳市場主管部門,提高業務服務水平,支持管控企業實現綠色轉型,促進碳交易服務于實體經濟,助力碳市場平穩順暢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