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價上漲帶動綠電環境價值上漲
我國碳價曾一度被業內人士認為“市場活躍度低”“交易品種單一”……
數據顯示,自2021年7月以來,碳交易市場的交易量和價格除了在每年11月至12月左右有明顯上升外,其余時間幾乎都呈現橫盤
走勢,尤其是2022年初至2023年7月,碳價幾乎一直維持在60元以下。
所以,在4月24日碳價首次突破百元每噸后,業內一片嘩然。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高級學術顧問、中財綠指首席經濟學家施懿宸表示,碳價突破100元除了向國際社會展示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責任和擔當,在為控排企業提供緩沖期的同時,也在鼓勵綠色經濟的發展。
對于新能源行業而言,《條例》的實施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一方面,企業需要承擔更多的減排責任,這將促使他們加大在
清潔能源如光伏領域的投資,以減少碳排放。另一方面,隨著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規范化,
清潔能源項目如光伏發電將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和資金支持。
“碳價上漲讓綠電環境價值也跟著上漲。”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告訴記者,高碳排企業通常包括鋼鐵、化工、電力和水泥制造等行業,這些行業是工業碳排放的主要來源,能耗和碳排放量均非常高。
“因為需要購買大量碳排放權來進行合法運營,碳成本的上升可能迫使高碳排企業尋求更高效的生產技術或向更清潔的能源轉型。”一位長期從事碳交易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隨著碳價的上漲,碳排放越多,企業需要購買的碳排放權就越多,從而導致運營成本增加。通過實施能效提升措施和使用清潔能源,企業能夠減少對碳配額的依賴,從而降低長期成本。
“電作為碳排放中的主要構成,若能夠控制電所產生的碳排放對于企業減排而言可謂事半功倍。其中,通過購買綠電、綠證的方式來降低自身用能的碳排放是最有效的手段。”彭澎說。
值得關注的是,4月19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綠色電力交易專章(征求意見稿)》,旨在加快建立有利于促進綠色能源生產消費的市場體系與長效機制,滿足電力用戶購買綠色電力的需求。
在價格機制方面,文件指出,綠色電力交易價格包括電能量價格與綠證價格,綠證價格應由雙方充分考慮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能耗雙控、碳排放雙控等因素,通過市場化交易方式綜合確定。此外,除國家有明確規定的情況外,以雙邊協商方式組織的綠色電力交易中,不對價格進行限價。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