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世界銀行發布的年度《碳定價機制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報告》顯示,碳稅和碳排放權交易體系(ETS)收入達到約95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這一成績是在政府面臨高通脹、財政壓力和能源危機多重挑戰的大背景下取得的。
世界銀行全球氣候變化局局長詹妮弗·薩拉指出:“碳定價機制可以成為將氣候變化成本納入經濟決策的有效途徑,從而促進氣候行動。今年報告帶來的好消息是,即使在經濟困難時期,政府也在優先利用直接碳定價政策進行減排。但要真正推動所需的大規模變革,我們還需要在覆蓋面和價格兩方面取得較大進展。” 本文`內-容-來-自;中_國_碳_交^易=網 tan pa i fa ng . c om
據了解,世界銀行跟蹤監測碳市場發展已有二十年之久,每年發布的《碳定價機制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報告》也已進入第十個年頭。十年前首次發布報告時,全球只有7%的排放量被征收碳稅或納入碳排放交易體系。如今,正如2023年報告所指出,目前全球近四分之一的溫室氣體排放(23%)為73種機制所覆蓋。碳排放交易體系對溫室氣體排放量設限——該體系允許低排放企業將富余的排放單位(或稱“配額”)出售給高排放企業,從而給碳排放建立一個市場價格。與此同時,碳稅通過確定碳排放稅率,直接設定一個碳價。
雖然新興經濟體對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和碳稅的采用率不斷上升,但高收入國家仍然占主導地位。奧地利和印度尼西亞以及美國和墨西哥的國家以下各級管轄區采用了新機制。澳大利亞計劃于2023年7月起通過基于強度的碳排放交易體系重啟碳定價,智利、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和土耳其等國都在繼續努力實施直接碳定價。
與2021年相比,碳信用發放和退役量略有下降。造成過去一年步伐放慢的原因是宏觀經濟狀況、對碳信用和碳抵消的批評以及發放瓶頸。不過,報告也發現了各國在《巴黎協定》框架下開展碳市場合作的良好跡象。
報告重申,碳定價機制是增加財政收入、引導國際資金流動和推動創新的重要工具。作為更廣泛的一攬子政策的組成部分,這些政策有助于實現更廣泛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例如,世界銀行的多份核心氣候診斷報告《國別氣候與發展報告》都強調了直接碳定價政策支持各國發展進程的潛力。
夲呅內傛萊源?。骇鎲┨?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