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解:全國碳市場納入行業單一
全國碳市場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目前碳排放交易制度體系已初步形成,交易規模逐漸擴大,但依然存在諸多問題與不足。
7月8日,在“中國碳交易與ESG(筆者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 投資合作發展峰會”上,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馬愛民表示,第一個履約期交易的主體、行業還比較單一,僅限于發電行業,而且是限于重點排放的企業,交易產品也只有配額。
“發電行業里既掌握著一些碳權、
碳匯,也有碳交易的需求,交易起來水到渠成。同時,
碳匯、碳交易等對于此類企業而言,可能并非是完全新興的概念,此前的各類活動中,都可能或多或少地進行過相關探索,這就使它們有更好的經驗積累。這樣,市場上線之后交易起來就更直接。”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王鵬表示。
但是,數據顯示,全國碳市場開市以來累計成交額為84.9億元。對于這個數據,張磊認為不算理想。“成交量不能算是成績,是市場反應,但84.9億的成交額明顯偏低。”
王鵬認為,交易量上不去,可能因為有大量的企業、地域在碳匯、碳排放權的核算、定價、交易方面還沒有完全理解,也暫未明確抓住全國碳市場發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而在碳價方面,近兩個月
碳配額交易價格在55元至60元之間。對此,張磊表示,碳價波動不大,發展趨勢明顯。“整體看來,需求量仍比較大,但市場整體指標偏少,惜售態度比較明顯,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此外,張磊認為,交易額較低與企業面臨人才困局有關。“碳中和相關的人才需求量增加,企業難以找到合適的專門人才,企業參與碳市場因此滯緩。” 夲呅內傛萊源亍:ф啯碳*排*放^鮫*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