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13日,全國
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8494.82萬噸,累計成交額35.14億元。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自今年7月16日啟動上線交易以來,市場總體運行平穩,隨著首個
履約周期截止日期臨近,市場流動性逐步增強。
此前,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碳排放配額清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區市要確保今年12月15日17時前本行政區域95%的重點排放單位完成履約,12月31日17時前全部重點排放單位完成履約。
來自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的信息顯示,全國碳市場開市運行4個多月以來,每個交易日均有成交。隨著全國各省區市陸續完成配額核定發放工作,根據碳排放履約管理要求,重點排放單位逐步開始積極參與交易。目前參與交易的重點排放單位數量是上月初的近3倍。交易量自11月起處于高位,11月日均成交量104.68萬噸,總成交量2302.97萬噸,超過前4個月份成交量總和。交易
價格保持合理波動,近1個月收盤價在42元/噸—43元/噸上下小幅波動。
山東是履約任務最重的省份,首批納入全國碳排放交易的發電行業共有2162家重點排放單位,山東占330家。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侯翠榮介紹,截至11月23日,328家重點排放企業已完成交易賬戶的開立工作。
碳市場的設立,是通過市場化的機制來引導碳排放量多的企業向
碳減排企業購買碳排放權,以緩解
碳減排企業
綠色轉型下的資金壓力,以及解決政府對控排企業的補貼壓力。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張建紅認為,目前全國碳市場仍處于起步運行階段,只要沒有重大設計缺陷、
碳價合理、較高的履約率實現減排有效性,就可以說取得初步成功,之后可通過分階段完善和發展逐步達到更理想狀態。
據多家權威機構測算,為實現“雙碳”目標,將形成百萬億級以上的投融資市場和千億級以上的碳市場。對減排企業或項目而言,將更容易獲得資金、人才,以及降低技術引進成本。
針對全國碳市場目前運
行情況,業內
專家建議,下一步可以考慮擴大碳市場的覆蓋范圍,實施更加嚴格的配額分配基準以及從免費到有償的分配配額等;此外,引入投資機構入市,讓它成為一個有效果、有效率、有活力的碳市場。
中國碳市場的發展被視為全球利用市場機制應對氣候變化的風向標。
碳配額作為一種資產像大宗商品一樣參與
買賣,有助于通過市場機制推動企業深度參與碳減排,并以
碳中和為契機吸引更多企業、投資方和專業人士參與融入更多的交易產品,有助于全社會低成本地實現減排目標。
張建紅認為,未來應讓全國碳市場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積極發揮綠色金融功能,推動機構投資者入市,引導合格個人投資者入市。同時,要防范碳市場“過度金融化”,避免出現“全民
炒碳”的局面,讓全國碳市場發揮
節能減排的最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