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個月能干以前一年的事。”自從7月16日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以來,采取雙核運行——全國
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簡稱中碳登)落戶湖北,
交易系統落戶上海。中碳登如同碳資產的“銀行”和“倉庫”,湖北“碳資產大腦”高速運轉,保障全國
碳市場穩定運行。
“您好!請問有什么需要幫助嗎?”8月16日上午,位于武昌中北路的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客戶服務部電話一直未停。該部門副經理馬清卿介紹,每天從上午8時30分到下午5時,部門人均要接打近80個電話。“我們需要一方面指導各兄弟省市的碳市場主管單位管理賬戶、預分配配額,另一方面需要指導各企業開展例如
開戶、綁定銀行卡等進入碳市場的準備工作。”
每天下午3時碳市場收盤后,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結算業務部迎來最為緊張繁忙的時刻。通過兩條互為主、備份的跨省通信專線,上海將當天
碳交易數據傳輸至湖北,由湖北進行日終清結算處理。
“我們需要核對賬戶狀態,計算出每天每個賬戶碳排放權配額、交易和資金變動情況,由注冊登記系統對配額交易變動進行最終變更,并將資金變動數據反饋給銀行系統。”該部門負責人劉成琳說,不僅資金核對要保證準確無誤,還要核查賬戶是否處于正常狀態,以此保障各個環節真實、準確、有效。一般情況下,結算任務在收盤后1小時左右完成,并由結算業務部對外發布清結算信息日報。
“隨著碳資產大數據的不斷沉淀,未來湖北有望形成全國碳資產的數據庫,可為
低碳環保相關產業和決策提供參考。”位于光谷金融港的中碳登主數據中心基礎設施與網絡安全管理部負責人熊鵬飛說。
三大因素制約 武漢暫無發電企業參與交易
“等到9月份后再決定是否交易。”國電青山熱電有限公司生產管理部化學專責相關負責人江裕介紹,該企業屬于國家能源集團管轄,一方面,碳資產交易工作優先在集團內部企業之間交易,這樣可協議議價,暫時沒有收到上級部門相關交易的通知。另一方面,該企業
碳配額只發放三分之二,剩余
碳配額可能到9月才能發放下來,所以還不清楚今年有多大盈余。“萬一現在賣了,年底不夠用又要高價買回,就不劃算啦。”
據悉,國電青山熱電有限公司進行節能改造、結構調整,去年就有近3萬噸盈余在湖北碳市場交易。今年,作為全國首批碳市場交易企業,在2月份就注冊登記了,目前一直沒有交易。
據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相關統計,目前納入首批交易的近10家武漢發電行業企業已開戶登記,但均未參與市場交易。
“碳市場交易不夠活躍,主要有三方面因素。”武漢大學氣候變化與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齊紹洲介紹,首先,目前配額分配相對偏松,僅僅讓發電行業參與交易,其他行業企業和投資者都未能進入市場交易,交易活躍度有限。其次,碳市場上線交易后,還有很多相關配套政策有待出臺和完善,不確定性很大,所以觀望的企業較多。第三,一些企業碳資產的管理還待完善,交易后虧了誰來承擔責任?賺了錢如何入賬?這些制度、組織、能力建設還要加強。
目前,在全國碳市場運行的同時,還有
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7個地方碳市場
試點省市,形成全國碳市場和7個地方碳市場“齊頭并進”的格局。
如何提高全國碳市場活躍度?齊紹洲建議,首先,讓碳市場投資者多元化,讓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進入市場,把
碳金融市場做起來;其次,加強企業
碳資產管理能力的建設;第三,加強未來政策的可預期,盡快讓其他行業進入市場,減少不確定性。
據悉,根據全國碳市場的總體設計,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高能耗行業未來將包括電力、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民航等。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正在抓緊對這些行業碳排放情況進行摸底。
湖北武漢既有全國碳市場,又有湖北碳市場,如何將雙重的政策優勢充分利用和發揮出來?齊紹洲建議,湖北試點行業覆蓋16個行業,投資者和企業比較成熟。湖北要對現有成熟優勢進行一些創新,降低碳市場門檻,納入更多行業企業。比如開發更多的清潔項目,增加如“森林
碳匯”等交易產品,先行先試,讓全國和地方碳市場二者發揮協同優勢。
對此,國電青山熱電有限公司生產管理部化學專責相關負責人江裕表示,目前,全國碳市場
碳價基本在50元/噸,而湖北碳市場為35元/噸,全國
碳價比湖北碳價高很多,這對湖北企業來說是利好消息。“我們公司會拿很大一部分資金用于節能改造,力爭在全國市場賣出好價錢。”
湖北經濟學院
低碳經濟學院常務副院長孫永平稱,作為全國碳市場“大數據中樞”,武漢通過碳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把資金逐步引入到減排提效高、能源轉型快的企業,實現碳市場穩步運行及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進而推動中部地區綠色崛起。
(長江日報記者陳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