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藍色經濟與
碳中和對海洋可持續性的協同作用”高峰座談會在廈門大學舉行。其間,騰訊
碳中和實驗室分別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蘇鹽城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簽訂了海草床生態系統
碳匯交易意向認購協議和濱海鹽沼生態系統
碳匯交易認購協議。
按照協議內容,自2018年11月30日以來,儒艮保護區第一期28.12公頃的海草床修復項目產生所有碳匯量,將全部由騰訊碳中和實驗室意向認購,這是中國第一筆公開的海草床生態系統碳匯減排量交易意向認購;自2018年3月9日以來,鹽城保護區第二期1265.25公頃的鹽沼修復項目產生的部分CO2減排量也將由騰訊碳中和實驗室意向認購。
據悉,這兩項碳匯交易意向得以落地,依托廈門大學和騰訊公司共同發起了的“藍碳生態系統的評估,修復及核算項目”。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戴民漢領銜,聚焦中國典型海草床和濱海鹽沼的碳循環過程,并構建這兩類生態系統的碳匯
方法學。其中,由陳鷺真教授等共同編制的《海草床生態修復碳匯計量與監測方法》《濱海鹽沼生態修復項目碳匯計量與監測方法》,為項目實施提供了科學的藍碳碳匯計量方法及標準。
藍碳是指通過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CO2,并將其固定、儲存的有機碳,是
碳排放權交易的重要對象。“藍碳生態系統的評估,修復及核算項目” 率先在海草床、鹽沼兩類濱海藍碳生態系統領域探索碳匯機制,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典型
案例。
“未來,符合我國生態系統特征的海草床方法學和濱海鹽沼方法學將持續拓展應用范圍。”戴民漢表示,社會各界合作是助推我國“雙碳”目標實現提檔加速的重要舉措之一,目前要加快構建標準化、可操作的中國特色藍碳碳匯計量核算方法,推動藍色金融工具革新,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到健康海洋生態系統的建設中。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