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國是人口大國,地大物博,但人均資源相對不足,自然環境復雜多樣,生態系統較為脆弱。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立足于高質量發展,大力提升
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能力,以
綠色生產力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三明市考察“林改”工作時指出,要“探索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是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途徑,是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的根本要求。近年來,三明市抓住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
試點市建設機遇,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創新“林票”“碳票”制度,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路徑,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方面,創新“林票”制度,推進林權票證化。我國生態產品總量大、分布廣、種類多,這決定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不能按照一個模子來,而要立足實際,走宜山則山、宜水則水,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的發展之路,根據不同生態產品類別,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近年來,三明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統籌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同步提升發展生態產品“含綠量”和“含金量”,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為解決林權“碎片化”和林農因缺乏技術、資金而導致造林成活率低、森林質量下降等問題,三明市在全國率先推出以合作經營、量化權益、市場交易、保底分紅為主要內容的“林票”改革試點,形成了政府搭臺、企業參與、精準服務、林農增收、生態平衡的良性循環,暢通了長期制約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難點、卡點、堵點、痛點。目前,在11個縣(市、區)389個村開展試點,制發“林票”總額7.28億元,覆蓋面積28.84萬畝,惠及1.96萬戶、7.82萬人。
同時,借助“滬明對口合作”機制,在上海交易集團支持下,充分吸納前期實踐經驗,創設林業生物資產票據(即“林票”2.0),初步探索形成了一種創新性的資產憑證。這種“林票”可在交易場所進行交易、流轉,也可向銀行質押貸款,還可由金融機構或資產管理機構通過信托計劃、資金管理計劃認購,為社會資本“進山入林”開辟新路徑,為生態產品價值的實現、保持生態平衡打下堅實基礎。
另一方面,創新“碳票”制度,推進
碳匯市場化。2021年5月,三明市在全國率先推出林業“碳票”制度。“碳票”作為林木
碳減排量收益權的憑證,相當于把空氣(可吸納二氧化碳森林資源)變成可交易、可抵押、可收儲的“身份證”。目前,累計開發林業“碳票”項目43個、
碳匯量98.8萬噸,帶動林業碳匯交易近2900萬元。
三明林業“碳票”制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中央相關部門的肯定,實現了“碳票”變“鈔票”的華麗轉身。這一探索經驗在黨的二十大新聞發布會上作為典型進行了發布,成為可復制、可推廣的樣板。
進一步來看,三明市的“林票”“碳票”制度改革,調動了各方積極性,提升了綠水青山的“顏值”,提高了生態產品的“價值”,化生態優勢為發展優勢。以此為基礎,三明市積極鼓勵和支持企業在參與權益交易、發展生態產業以及實現要素整合中發揮主體作用,提供高質量的生態修復、有機產品、綠色旅游、
清潔能源等,提升區域生態產品供給能力。與此同時,鼓勵和支持林農參與“公司+集體+林戶+電商”的聯合經營模式,共同對當地自然資源資產進行持續開發和穩健運營,充分發揮企業、集體、農戶三方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市場機制作用。
三明市的“林票”“碳票”制度改革,為全國林權改革、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提供了寶貴經驗。比如,強化發展綠色經濟的制度保障,讓“綠水青山”“冰天雪地”“名優小吃”“特色美食”成為打卡消費的“必游地”,變成群眾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又如,著力健全生態產品價值補償機制,通過地區間、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縱向科學規劃、財政轉移支付等方式,根據地區差異和生態系統內部差異,建立科學規范的生態產品價值評估體系,并結合經濟發展水平,適度提高生態補償標準,讓“綠水青山”化為“金山銀山”,又以“金山銀山”反哺“綠水青山”。
(作者為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基地研究員)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