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須提高非CO2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等基礎能力
不久前,生態環境部等部門發布了《甲烷排放控制行動方案》。為推動這項工作,我國亟須提高非CO2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等基礎能力。然而,由于基礎數據繁雜、研究方法多樣、評估標準不一等原因,準確評估一國的陸地生態系統的溫室氣體收支并不容易。
據悉,北京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發表于《國家科學評論》的研究中,發展了得到全球碳計劃認可的雙向約束(“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方法框架,對我國陸地生態系統的溫室氣體(CO2、CH4和N2O)收支進行了系統評估。在由點及面、“自下而上”的評估中,研究人員整合了31個清單和48個生物地球化學模型,對森林、灌叢、草地、濕地、農田、牧場和內陸水體等生態系統的近40個通量項進行了計量。在基于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反演陸地生態系統收支“自上而下”的評估中,研究人員整合了17個大氣反演模型,并校正了反演結果中化石燃料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和橫向CO2輸送通量。
這一研究初步查清了我國陸地生態系統溫室氣體收支的現狀,為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氣候變化政策提供了一定支撐。王旭輝介紹,“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估算結果的吻合度較高,增強了評估結果的可信度,但源自觀測數據和模型的不確定性仍然影響了溫室氣體收支的更精準計量。進一步發展天地一體、多源數據與方法約束的溫室氣體計量體系是實現溫室氣體收支“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的必然要求,也能夠為追蹤和評估各國碳中和進程、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提供更可靠的科學依據。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