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生態系統:全球溫室氣體凈排放,而我國溫室氣體凈吸收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的結果,CH4和N2O排放對工業革命以來全球變暖的貢獻約30%,僅次于CO2排放的貢獻,因此成為近年來全球氣候治理的核心議題之一。 近日在迪拜落幕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的成果文件中,核心共識之一是近期推動開展包含非CO2溫室氣體的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 。
在全球范圍內,陸地生態系統吸收了大量的CO2,但其降溫效應僅相當于陸地生態系統CH4和N2O排放增溫效應的一半。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表明,非CO2溫室氣體排放會減少特定溫升目標下的
碳排放空間,對減緩和控制氣候變化產生嚴重影響。
專家介紹,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對陸地生態系統溫室氣體的收支不明確,制約了我們準確理解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貢獻,限制了我們準確評估基于自然的氣候解決方案在中國的應用潛力,是科學制定“碳中和”實現路徑和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政策的重大挑戰。
王旭輝告訴記者:“以往的研究大多重點關注國家CO2的收支,但對溫室氣體總收支缺少系統的認識。北京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通過對40余個溫室氣體收支組分的計量,首次完整評估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的溫室氣體收支。研究成果表明,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的溫室氣體凈收支可能略微減緩了全球氣候變暖,這與全球陸地生態系統顯著的溫室氣體凈排放形成了鮮明對比。”
也就是說,中國以不到全球7%的陸地面積,貢獻了約20%的全球陸地CO2吸收。其中,得益于我國持續的大規模植樹造林行動,森林生態系統對我國陸地生態系統
碳匯的貢獻逾50%。中國陸地生態系統
碳匯也完全抵消了其CH4排放和N2O排放的增溫效應。
王旭輝說:“我國約60%的陸地生態系統CH4排放源于牲畜腸道發酵和水稻種植,一半以上的陸地生態系統N2O排放源于農田氮肥施用。因此,農業生態系統表現為顯著的溫室氣體排放源,但這一溫室氣體源被自然生態系統可觀的溫室氣體匯所抵消。”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的專家告訴本報記者:“這一成果從‘溫室氣體’的口徑,而不僅僅是CO2的口徑,全面評價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貢獻。一方面,方法上有所改進,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法,兩種方法互相驗證,兩種方法得到的結果(數據)比較接近。另一方面,綜合CO2、CH4和N2O三種溫室氣體,總體來說肯定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的‘匯’,相比于全球總體是‘源’,表明中國作出了積極的努力和貢獻。”
據悉,“自上而下”的方法指的是通過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觀測數據,反算地面溫室氣體收支的方法。因為是利用大氣觀測數據算地面溫室氣體收支,同時又是根據排放的后果反推排放量,所以稱之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法是根據地面每個生態系統/每個網格的溫室氣體收支,逐級估算整合區域及全國的溫室氣體收支。比如,進行森林碳儲量的清查,就是按照“每個樣地—每個地級市—每個省—全國”的順序逐級估算。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權聲明】本網為公益類網站,本網站刊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和作者,僅供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之用,如有侵權請權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將立即做刪除處理(QQ:51999076)。